“矿饰奇缘”专题展:“科普+艺术+文化”多维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宝石,作为自然界的瑰宝,是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它们映射着地球亿万年的沧桑变迁,同时闪耀着人类对美的无尽追求。2025年1月3日,一场名为“矿饰奇缘——宝石的前世今生”的宝石专题展览在贵州省地质博物馆第五展厅开幕。此次展览由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兰德纵贯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广西地球记忆自然博物馆联合举办,展期从2025年1月3日持续至3月30日。
搭建文化交流桥梁
据了解,此次展览共展出国内外珍稀宝石及其工艺品108套(总计378件),展陈面积近800㎡,是今年国内开展的规模极大、品种极全、价值极高的“科普+艺术+文化”多维度融合的创新型展览,堪称国内首屈一指的宝石盛宴。
在展厅之中,世界公认的十大稀有珍贵宝石之七 —— 亚历山大变石、塔菲石、红绿柱石、蓝锥矿、磷叶石、黑欧珀、翠榴石静静陈列于展柜之中,它们宛如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散发着摄人心魄的魅力。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稀世珍宝齐聚一堂,不仅为展厅增添了无与伦比的奢华氛围,更让观众得以跨越时空,与宝石背后漫长的历史、神秘的地质成因以及璀璨的文化寓意亲密接触。
“这是一次深度探索宝石矿物世界、融合科普、艺术与文化三大维度的创新实践,也是贵州省地质博物馆落实‘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跨界合作共同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一次积极尝试,更是促进跨国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的新契机。”策展人侯楚秋说。
激发文化探索热情
在策展团队的精选策划下,“矿饰奇缘——宝石的前世今生”分为四个精心设计的展览单元。展厅中的文字介绍与讲解员的专业讲解相辅相成,清楚地介绍了宝石的形成与审美标准、背后的传奇故事以及非凡的寓意。
策展人侯楚秋说,“‘矿饰奇缘’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巧妙地将宝石原石与对应的珠宝首饰作品相结合,既展示了宝石的自然之美,又体现了人文加工的精妙。这种结合,不仅让观众能够直观地看到宝石从原石到珠宝的华丽转身,更激发了他们对宝石矿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匠人的精雕细琢下,这些被深埋于地下的石头,就像是沉睡在大地深处的精灵,被逐一唤醒。它们最初或许外表粗糙、毫不起眼,直到经过匠人的洗礼,便将自然与人文、科学与情感连接起来。
“这个宝石的形状好像我们贵州夏天吃的水晶葡萄,绿绿的圆圆的。”参观者李女士一边拍照一边说。
和朋友一起来贵州旅游的厦门大学学生沈康宁向记者说道,“做旅游攻略的时候,就看到有人强力推荐这个展览,正巧我对这类东西特别感兴趣,就毫不犹豫地过来参观了。”她表示,亲眼看到这些展品,再结合详细的文字介绍以及讲解员的精彩讲解,能够快速地打开了解相关知识的通道,从而迅速地汲取知识养分。
“有一个单元介绍的就是生辰石,我也特意地留意了我的生辰石,12月的是锆石、绿松石、坦桑石,我觉得这些宝石寓意很好,也很精美。”特意带孩子来参观的李女士说,生活中对宝石的了解很有限,孩子在课本上学到的也只是平面图形,太抽象了。今天来到博物馆,才发现原来有这么多种类的宝石,还能亲眼看到它们的立体形态,真的很震撼。对于孩子而言,这一趟来得很值。多接触这些美好的事物,对他们审美能力的培养、自然科学知识的启蒙,都有着极大的益处,能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结晶的魅力。
这些耀眼夺目的展品,不仅让参观者能够近距离欣赏到宝石的非凡魅力,更让他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矿饰奇缘——宝石的前世今生”展览在贵州省的成功举办,无疑为该地区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显著的积极影响。这次展览不仅展示了宝石的璀璨之美,更通过多维度的融合与创新,为贵州省的文化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
策展人侯楚秋表示,本次展览提升了贵州省及其地质博物馆知名度,拉动当地文旅消费。独特主题、丰富展品、高质量呈现为游客提供独特丰富体验,满足多元、高品质需求,为当地文旅产业提供新思路。同时,展览激发贵州文旅产业创新活力,推动产品创新、产业升级,助力文旅产业链延伸完善。
贵州,作为中国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省份,其喀斯特地貌以其壮观的峰林、溶洞和地下河流而闻名。这种独特的地质结构不仅为贵州带来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还为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喀斯特地貌区的石灰岩和白云岩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以及宝石矿产等,其中水晶与辰砂因其独特的魅力和广泛的应用价值而备受瞩目。
“水晶是贵州宝石矿产中的佼佼者。其透明度高、质地纯净,常被用于制作珠宝和装饰品。辰砂,又称朱砂或丹砂,是中国最早向西方矿物宝石市场提供的典型矿物之一。贵州铜仁是世界闻名的辰砂产地,其辰砂矿床产出的辰砂呈现典型的深红色。不仅因其独特的色彩和晶体形态而受到矿物收藏爱好者的喜爱,还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在中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策展人侯楚秋说。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