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参阅信息丨贵州资本市场发展参阅信息(2025年第178期 总第554期)
一、上市方式持续创新 “A+H”扩容潮起。据《中国证券报》报道,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6日,今年以来已有11家A股公司在港股上市。业内人士分析,与此前不同,本轮“A+H”扩容潮,涉及硬科技、新消费、生物医药等多个新兴领域,国际长线资金参与度提升,基石投资者阵容强大。
在本轮A+H扩容潮中,除传统递表方式外,换股吸收合并、私有化等创新方案接连出现,为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和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新路径。业内人士表示,这些创新方式,为“A+H”两地上市提供了新路径。不仅简化了上市流程、降低风险与成本,还有助于实现业务协同与资源整合,满足企业差异化的资本需求,并推动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彰显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活力。
二、提升科创类企业跨境融资便利激活创新动能。据《证券日报》报道,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深化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改革有关事宜的通知》,在深化跨境融资外汇管理改革方面,《通知》提出了多项举措,其中包括扩大科创类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将全国范围内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额度统一提高至等值1000万美元,将部分依托“创新积分制”遴选的符合条件的企业的跨境融资便利化额度提高至等值2000万美元。
业内人士表示,科创类企业普遍具有“轻资产、高成长”的特性,传统融资模式难以满足其需求。此次措施能使真正具备技术竞争力的企业获得更多发展资源,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充分利用不同经济体货币政策周期,降低融资成本和汇率风险。此外,还有助于提高跨境融资与产业政策的协同效应。“跨境融资+科创企业”的联动模式,不仅为高科技企业提供了更多资金支持,更有利于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转化效率。
三、苏州,重磅部署!据《证券时报》报道,近日,2025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大会9月16日举行。大会期间,《苏州市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城市行动方案(2025—2026年)》发布。《行动方案》明确,建设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力争到2026年底,全市集聚人工智能企业超3000家,智能经济产业核心规模年均增长超过20%,推动企业牵头或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定,在高质量数据集、智能原生企业、创新载体平台等领域形成标准化工作体系。
在做强市场主体上,《行动方案》提出,培育一批底层架构和运行逻辑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原生企业。到2026年底,人工智能领域培育形成50家智能原生企业,15家独角兽企业,100家市级独角兽培育企业。到2026年底,培育形成人工智能领域49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200家高新技术企业。
关键要素支撑方面,《行动方案》要求,依托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人工智能方向),发展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推动各县级市(区)打造特色产业基金。到2026年底,全市打造总规模超500亿元的人工智能基金群。
四、AI赋能新型工业化,河南行动方案公布!据《中国证券报》报道,近日,河南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河南省加快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目标到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应用场景覆盖范围实现从单点突破向综合集成跃升,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1600亿元,建成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和创新应用示范区。
优化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方面。围绕企业培育、技术创新、资本赋能、公共服务等领域,引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生态。一是梯度培育优势企业。精准招引人工智能知名企业、上市企业,培育具有生态主导力和全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支持中小企业深耕人工智能细分领域,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强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政策引导,提供全周期服务,打造科技型初创企业群体。二是打造高能级创新载体。对接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河南分中心或基地,加强省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建设,推动创新载体与企业对接合作。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攻关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三是健全投融资体系。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带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推进技术成果转化。探索开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贷(数转贷)等政策性金融信贷产品。建立“募、投、管、退”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有条件的人工智能企业上市融资。四是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引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商,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推动技术攻关、场景建设、供需匹配。打造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技术孵化、检验检测、市场推广、人才引进、专业培训等全流程服务。
五、“张江人工智能创新小镇高质量发展十条”出炉。据《上海证券报》报道,近日,张江人工智能创新小镇推介会在上海浦东张江科学会堂举行。会上,“张江人工智能创新小镇高质量发展十条”正式发布,为企业和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支持。
在空间载体方面,小镇推出租金低至1元/平/天的创业空间和7天至14天免费创业住宿,提供月租金不超过2000元、租期最长3年的青年公寓支持,降低办公与居住成本。在要素支撑方面,小镇发放算力券、模型券、语料券,最高给予各100万元补贴;支持建设研发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最高给予2000万元支持。在场景应用方面,小镇开放建设“AI+”示范应用场景,对标杆示范场景最高给予1000万元支持;对大模型备案给予补贴支持。在金融赋能方面,20亿元人工智能种子基金(首期5亿元)整装待发,联动高瓴创投(GL Ventures)等20余家投资机构打造“种子-天使-成长-并购”全生命周期资本服务体系。在生活配套方面,小镇将优化完善交通、环境、商业、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产城融合的新社区。
转载声明:
本栏目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来源贵州资本市场;本栏目发布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
本栏目的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本栏目所涉信息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本栏目信息引发的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