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为何更适宜被改编为动漫?

动漫中国 | 2020-09-12 10:05

《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名著。主要讲述了齐天大圣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困于五指山下,后遇到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师徒一行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近年来,以《西游记》为蓝本进行改编的动画、漫画、影视作品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上的《西游记》改编影视多达上百部,甚至让《西游记》这一中国原生IP的影响力打破了国界,吸引到诸多国外动漫、影视公司的注意。迄今为止,已经衍生出了来自日、韩、美、澳、东南亚等多个国家的不同版本。

纵观现有的改编作品,其中以动漫形式对《西游记》进行改编的也不在少数,如我国推出的同名改编动画《西游记》《大闹天宫》《大圣归来》,韩国的《新编西游记》,日本的《最游记》《七龙珠》等。

相较于影视剧和电影,笔者认为《西游记》更适合被改编为动漫作品,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四点:

1、 人物生动

《西游记》的主角为西行的师徒四人。从人数上来看,既没有群像剧的人物那么多,也不像一般的故事只有一个主角,因此在人物的刻画方面更容易塑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并且也有着可控的预期成本。

另外,每个角色的特点在《西游记》书中都有详实生动的介绍,画手与动画制作人只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深挖细究,即可完成对主要人物在人设方面的创作,自由度较高,创作空间较大,成品还原度自然也不言而喻。

而对于影视剧和电影来说,若想拍好一部作品,选角至关重要,而这也是最让人头疼的事,毕竟千人千面,能够与书中所述相差无几之人寥寥而已。

2、 打破常规

在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动漫主角团队构成方面已经形成了全员拥有战力的“各有所能”模式与一人撑起半边天的“一人独霸”模式,其中“各有所能”模式的代表为《圣斗士星矢》等,“一人独霸”模式则以《一拳超人》为代表。

而《西游记》的主角团队则不一样,师徒四人虽然“各有所能”,但唐僧却没有与妖怪相抗的战斗力;孙悟空虽然“一人独霸”,但却不是故事的绝对主角。这就让《西游记》成为了一个极特殊的存在,因为它与时下任何一部动漫的设定都不一样,能够给人带去不一样的观感。

3、 主线明晰

如文首所述,《西游记》原著的主线剧情真的是再简单不过了,基本就是一条线串下来,这样的剧情设计,无疑为改编工作留下了相当大的潜力和空间。

如果是改编为影视剧或真人电影的话,就需要在二次编剧的时候着重留心是否能够通过技术去实现想法,如布景、道具等。但是在改编为动漫作品的时候,编剧门槛就不会很高,只要负责编排剧情的工作人员肯多花点时间去研究,就能够在保障主线剧情顺利推进、不改变原著精神内核的前提下插入诸多有趣的动漫桥段,毕竟不需要考虑能否实现的问题,只要脑洞够大,就能抓住观众的眼球。

另外,简明的主线也十分有利于缩短改编作品的创作周期,能够让成品尽快地进入市场,完成从投资到生产、上市,最终获得收益的一整套资本循环。

4、 神话属性

在这里之所以要提到神话属性,是因为在《西游记》中,出现了不少存在于民间神话故事中的怪物,这些怪物往往都具有十分明显的特征,比如牛魔王、黄风怪、金鱼怪、九头虫等。

这些本身就极具动漫属性的形象,对于漫画画手和动画制作人来说是再好不过的创作参考。相比之下,若是改编为影视剧和真人电影,想达到与动漫作品同样的视觉表现力和韵味,就需要在3D模型设计、环境渲染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成本较高,创作周期较长,并且在实际效果方面也未必能够达到预期。

综上所述,《西游记》因为作品中的人物生动、设定新颖、主线清晰、且故事具有强烈的神话属性,让它更加契合动漫气质,所以更适合被改编为动漫作品。

现如今,随着国人审美与国漫行业制作实力的提升,我们有理由对未来我国自主创作的《西游记》改编动漫作品抱以期待,同时也希望能够与各国的动漫创作团队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在相互学习、提升的过程当中,把中华上下五千年积累下来的文化转化为实力IP,被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