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烊的温暖,贵阳大街上雨后春笋般增加的便利店,到底有多少家?

综合广播 | 2020-11-26 18:18

在极其有限的空间里打造出一座微型商场,这样的便利店如今出现在了贵阳的大街小巷。便利店是一种用以满足顾客应急性、便利性需求的零售业态。在贵阳,类似凯辉便利店、24客便利店、勇惠便利店、红华便利店等……这些品牌便利店在此落地生根,随后“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贵阳市每0.4平方千米内,就有1家便利店,“便利店文化”悄然兴起在贵阳的大街小巷。

百米内的“身边超市”

《2020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指出,2019年中国便利店行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实现销售额2556亿元,销售规模增速达到13%,门店数量达到13.2万家。

11月26日,24客便利店的300家便利店同庆9周年钜惠,部分商品同款第二件半价的活动引来了不少的顾客。贵州二十四客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振峰介绍,他们300家便利店在贵阳市内就有250家,除了省内,还有二十多家分店开到了广西南宁。“花果园这边是我们便利店最密集的地方,店与店之间距离最短的只有二三十米,一般都分布在五六十米左右。”

记者观察发现,在花果园M区的一条长400米的街道上,两侧就有11家便利店,其中24客便利店有两家,凯辉便利店有三家,平均50米到100米之间就会有一家便利店。

“目前凯辉的门店有453家,分布在贵阳、遵义、安顺,其中贵阳最多,大概有300多家。”贵州凯辉天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田和荣提到,凯辉便利店力求为贵阳市民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麻烦,带来最后一百米的便捷服务。

“排兵布阵”,实现快捷购物

“根据每个商圈、区域的不同,货架的陈列也会有所不同。”李振峰表示,24客便利店货物的陈列摆设会根据不同的商区制定,并且将这个商区需求量最大的货物放在进门的第一个货架上。“我们这一块都是写字楼,所以我们会将熟食、方便的零食以及小包装的食品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这样既能方便消费者的选取时间,又能促进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李振峰提到,他们的便利店大小一般都在30到150平方米左右,主要分布在居民楼、商业区、学校等区域,便利店里的货架一般也有6组左右,货物品种也会从1000多种到2000多种,会根据便利店的面积大小进行调整。

同样对货物摆放有要求的凯辉便利店内,顾客进门就能看到面包和酸奶等小型副食零售货架,在去收银台结账前会路过鲜食、熟食货架,收银台和出口相邻,结完账就可直接出店。这样的布局在便利店内形成了一个回转的流动路线。田和荣提到:“这是合理利用了便利店的空间,顾客在这样的流动线路中不会拥堵,进出店的整个流程只需要三分钟。”通过对便利店的“排兵布阵”,做到让顾客“易看见、易接近、易拿取。”

打造新业态便利店模式

走进24客、凯辉、勇惠等连锁便利店内,熟食和休息区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它们与传统的烟酒店、杂货店的区别。

24客便利店花果园11店店长罗晓介绍,最近因为天气转冷的原因,店里的关东煮卖的特别好,“我们每天都会卖100多串关东煮,店里还有玉米、鸡蛋、烤肠、包子、烤红薯等,我们也会提供免费的加热服务,还设有休息区,一到中午这边的位置基本就满了。”

李振峰介绍,这种便利店的新业态模式在一线城市偏多,贵阳的消费习惯还没有能够让便利店完全转化,所以相较于一线城市的熟食种类会偏少,但他也提到,预计在明年,将会引进更多的鲜食、便当,让这种新业态便利店模式在贵阳发展起来。

24小时便利店,不打烊的温暖

记者了解到,贵阳的这些品牌便利店的营业时间大部分都是“24小时便利店”。李振峰介绍他们便利店之所以取名为“24客便利店”,就是想要24小时都能为顾客服务。

家住瑞金南路的杨一豪每天上班都会在旁边的凯辉便利店购买早餐,“我一般都会来这边买个鸡蛋和牛奶,到车站也顺路,就很方便,一早起来就可以吃新鲜的,也不用提前准备。”

夜晚,便利店就像是都市版的深夜食堂,这个几十平米的地方,孤独有时,温暖有食。在文昌南路工作的李小祥就经常上夜班,每次下班从公司里出来,看到门口的便利店还亮着灯,也让他一天的疲惫有了些许的慰藉。“心情特别不好的时候,走进便利店买个关东煮,就感觉今天其实也没有那么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