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业动静丨金沙味道:来自赤水河上游的独特酱韵

贵州广播电视台产经事业部 | 2025-03-12 19:43

金沙县产区,地处赤水河上游,是中国酱香白酒三大黄金产区之一。以金沙酒业为代表的白酒企业,在这块广袤的沃土上,凭借传统大曲酱香酿造工艺,创造出了独特的金沙味道。水土气粮微,五源酿醇柔。历经发展,金沙的独特酱韵,已经成为赤水河上游的鲜明标识。

上游地理,成就金沙县产区的独特酱韵

酱香白酒的酿造,依赖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对于原料、水质、微生物等要素要求极为严苛。赤水河上游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条件,赋予了金沙独特的醇柔酱韵。

赤水河谷上游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临山环境,形成了金沙高温高湿的微气候;数百年酿酒历史蕴养下,稳定且不可复制的酿酒微生物群落在此富集;以钙质紫沙泥土和铁铝质黄壤为主的有机质土壤,是优质红缨子高粱生长的沃土。在赤水河谷独特的微生物环境下,红缨子高粱得以蜕变升华,成就金沙县产区的独特酱酒。

1958年以来,以金沙酒业为代表的酱酒企业奋楫笃行,致力于上游金沙的产区建设,六十余年的积淀与坚守传承,孕育出醇柔酱香的金沙味道。

贵州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黄平在采访中提到,金沙县的地理环境独具特色,是适合酱酒生产的理想环境。

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院长吴天祥对于赤水河与乌江共同形成的高温高湿环境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这对酿酒微生物群的富集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强调金沙地区的红缨子糯高粱品质优异,作为酿酒原料优势显著。吴天祥表示:这些自然地理条件,使金沙形成了有别于其他产区的微生物生态环境,赋予了金沙酱酒独特的香味和风格。

遵义市酒业协会会长吕云怀指出,酿酒微生物有两大特性:不迁移与不间断。金沙地区酱酒酿造历史悠久且从未中断,为生产创造了有利的微生物条件,这正是金沙回沙酒品质卓越的根本所在。

传统工艺,赋能金沙酒业的品质建设

酱香白酒的酿造,更离不开传统大曲酱香酿造工艺。金沙的酱香工艺,传承自茅台酒师刘开廷。民国初年,刘开廷首次赴金沙源村指导酿酒,传统大曲酱香工艺自此扎根,以义斋烧坊为代表的源村酿酒作坊,开启了酱香白酒的酿造历史。

1957年,以义斋烧坊等多家主要烧坊为基础,国营贵州金沙窖酒厂成立,刘开廷再度主持生产酿造,金沙回沙酒正式问世。随着企业发展,金沙多次派遣技术骨干赴茅台深入学习,在提升酒体品质的同时,使传统大曲酱香酿造工艺在金沙落地生根。

金沙酒业坚守传统工艺传承,形成了稳固的产业根基,对品质建设起到决定性作用。通过持续学习夯实技术基础与人才培养,工艺传承得以不断优化。

1988年,全国食品博览会在北京召开,金沙回沙酒凭借卓越品质斩获金奖。这是传统工艺传承赋予的殊荣,更是工艺赋能品质建设的生动印证。

科研赋能 推动金沙酒业的融合创新

企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在传统产业探索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如何推进传统与创新的融合发展,成为全行业共同课题。

自2012年起,金沙酒业联合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等高校院所,开展工艺研究与品质提升工作,成立金沙白酒研究院,重点攻关生产技术控制、指标管理、酒体设计等环节,系统构建质量、标准与品质体系。通过提炼发酵关键技术,以科技研发赋能品质建设,并培养酿酒工程技术人才,探索融合创新路径。

技术创新是持续过程。正如吕云怀所言,企业对质量提升的追求永无止境。对金沙酒业而言,推动融合创新同样如此。唯有坚持科技赋能下的守正创新,企业才能不断突破发展边界,开拓更广阔空间。

在金沙酒业的深耕细作下,金沙味道,醇柔酱香已成为产区独有IP,成为高品质酱香的典型代表。如今,在赤水河上游的独特地理环境中,金沙酒业始终秉持传承与创新并举的理念,为独属这片流域的金沙味道,增添了与时俱进的现代酱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