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贵州 | 王阳明的贵州悟道及文化传播
明清时期“万马如龙出贵州”和“同比中州”给当时的贵州教育带来了一波发展高潮,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这其中一个关键的“核心”人物便是在贵州修文龙场悟道的“圣人”王守仁,即阳明先生……
据道光年间的《贵阳府志》记载,修文龙冈书院由龙场驿丞王守仁(阳明先生)建于明朝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据学者统计,明代贵州书院教育若以龙冈书院的创建为分界线,此前一百四十年(公元1368年一1507年)贵州书院教育发展非常缓慢,仅有四所,而此后一百三十六年间(公元1508年一1644年),贵州的书院教育发展迅猛,竟达四十一所。
究其原因,王阳明被贬到贵州创建修文龙冈书院、主讲贵阳文明书院后,其对贵州书院教育的推动作用不可估量,因为明代中后期贵州创建的书院,有相当部分是由王守仁的弟子或再传弟子,以及王学思想的继承者创建的,有些书院在教学管理上或多或少都与王守仁及其弟子有一定关系。
在龙冈书院,王阳明以“心学”作为指导,开始了全新的教育实践。从教育管理角度,其在龙场所作《教条示龙场诸生》中提出的“立志”“勤学”“改过”“责善”这四个方面就是王守仁关于书院教育教学管理目的的具体体现。
在教学方法上.王守仁也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方法。《修文县志》一书对王守仁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总结为“立志圣贤,育德为先;有教无类,勤奋为上;学贵自得,独立思考;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教学相长,师身垂范;学行结合,着实躬行”共八个方面。
教学之余,阳明先生经常带领学生们探幽访胜。射壶请宴,与他们赏月抚琴,饮酒吟啸,提升他们的体能和审美(可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当时教育落后、文化生活十分贫乏的龙场来说,龙冈书院的教育无疑是新颖的,具有吸引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