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医药传承创新“样板平台”贵阳市中药临方制剂加工中心正式启用
9月11日,贵阳市中药临方制剂加工中心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红岩院区正式启用。该中心的落成,标志着贵阳市在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方面迈出关键一步,将有效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便捷化中医药健康需求。
省内相关医疗机构、学会协会及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
作为贵阳市唯一一家经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验收、并由市政府同意加挂“贵阳市中药临方制剂加工中心”牌子的专业机构,该中心坐落于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红岩院区,占地面积八百余平方米,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建设,设有D级洁净生产车间,配备粉碎机、胶囊填充机、水丸机、真空干燥箱、净化烘箱等先进设备,建有艾条、散剂、胶囊剂、丸剂、膏方等多个生产单元,可生产散剂、丸剂、胶囊、膏方、酊剂等十余种剂型,实现从原料处理到成品包装的标准化、规范化、自动化生产流程。
与会嘉宾为加工中心揭牌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马武开在致辞中表示,中心的启用是医院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实现了中药临方制剂“即方即配”的一站式服务,极大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用药便利性。他强调,中心将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聚焦名老中医经验方转化与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建设成为连接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的重要桥梁,为推动贵州省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打造D级洁净生产车间
揭牌仪式后,与会嘉宾实地参观了加工中心生产流程,并召开贵阳市中药临方制剂加工工作推进会暨交流座谈会。各方围绕临方制剂发展的痛点难点、合作机制、质量控制体系构建、标准化建设等议题深入交流,共谋发展路径,凝聚行业共识。
围绕新启用的加工中心进行交流
据悉,中药临方制剂是指根据临床医生处方或协定处方,结合患者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调配和制备的中药制剂,具有高度精准化、个体化的诊疗优势,是中医药“辨证论治”特色的集中体现。长期以来,因缺乏规范化加工平台,许多疗效确切的名医验方难以转化为临床可用的制剂产品。该中心的建成,填补了贵阳市专业化、规模化中药临方制剂服务平台的空白,对促进中医药成果转化、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郭红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