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湖:新发现8种鱼类佐证生态改善

新华社 | 2025-11-27 16:48

记者从河北衡水滨湖新区资源保护局获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近期完成衡水湖2023年至2025年渔业资源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湖中鱼类由2022年的45种增至目前的53种。新增赤眼鳟、达氏鲌、光泽黄鳝、翘嘴鲌、青鱼、似鱎、鮻鱼、银飘鱼共8种此前未被记录的鱼类。

据负责本次调查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团队研究员徐东坡介绍,2023年至2025年间,科研人员采用“历史资料梳理+实地系统勘察”相结合的方式,对衡水湖渔业资源开展全方位调查。经数据整合与核实,确认当前衡水湖共分布鱼类53种,涵盖7目17科,其中鲤科鱼类占比达56.6%,共计30种。这一物种构成,与北方淡水湖泊鱼类群落的典型特征相吻合。

“新增的8种鱼类中,翘嘴鲌、赤眼鳟、似鱎、鮻鱼具有代表性。”徐东坡解释,这些新增鱼类多为中上层鱼类,对水体溶氧量、透明度及饵料资源均有较高要求。“特别是鮻鱼,此次在淡水环境的衡水湖被发现,直观反映出水体环境和生态结构持续向好,是生态改善的重要信号。”

河北衡水滨湖新区资源保护局副局长张余广表示,鱼类种类的增加是衡水湖生态保护成效的“活指标”。“近年来,我们持续推进环湖生态缓冲带建设、入湖河口湿地修复等生态工程,年均为湖区补水5000万立方米,目前水质已稳定保持在Ⅲ类以上。”他透露,伴随生态改善,衡水湖的鸟类种类也已增至336种,生物多样性的提升为湿地保护提供了精准的科学依据。

据悉,河北省衡水市衡水湖是华北平原保持沼泽、水域、滩涂、草甸和林地等完整湿地生态系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的重要驿站。近年来,当地通过采取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一系列举措,持续提升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稳定性。除鱼类外,还观测记录到鸟类336种、昆虫757种、植物594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