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业动静 丨 冬至酒香浓 岁月话养生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的这句诗,恰如其分地描绘了冬至时节天地间的微妙变化。2024年的冬至,悄然降临在公历12月21日的今天。这一天,北半球迎来了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时刻,却也预示着阳气回升,春回大地的希望正在酝酿。
作者AI制图
冬至,这个古老的节气,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古人以智慧洞察自然规律,将冬至视为阴阳转换的关键时刻,赋予了它“亚岁”的美称,重视程度仅次于新年。
作者AI制图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遵循着世代相传的习俗,围炉而坐,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饺子是冬至餐桌上的必备之选,寓意着团圆和美满;而在南方,则更倾向于吃汤圆,象征着和谐与吉祥。这些习俗,不仅仅是味蕾上的满足,更是心灵深处对家的依恋和对未来的美好祈愿。
“冬至一阳生,养藏正当时。”冬至时节,养生之道尤为重要。中医认为,此时应顺应自然规律,固护阳气,调养身心。而在这寒冷的冬日里,一杯温热的药酒,无疑是养生佳品。古人云:“酒为百药之长”,不仅因其能助兴解忧,更在于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古中医、药王孙思邈的至尊生阳方,便是冬至时节备受推崇的药酒方之一。它以紫丹参、牡丹皮、人参等37味中药材精心泡制高质量纯粮酒而成,旨在温补肾阳,增强体质,让人在寒冷的冬季也能感受到由内而外的温暖。
作者AI制图
据传孙思邈每日必喝自己酿制的药酒,来祛除疾病,健脾胃,强壮身体。在冬至这个阴阳交替的时刻,适量饮用中医药酒,不仅能够驱寒暖身,还能调和气血,达到养生的目的。当然,饮酒需适度,过量则伤身,这是自古以来就流传下来的智慧。
冬至之夜,月光如水,酒香四溢,文人墨客也常借此机会吟诗作对,抒发情感。“清景一失后难再,岁月匆匆催白发。”这是陆游在冬至之夜发出的感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短暂的沉思。而白居易的《冬至夜怀湘灵》中,“艳质无由见,寒蛩欲报勤。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则更是将冬至夜的孤寂与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酒与诗词,自古以来便是相得益彰。在冬至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一杯酒,一首诗,足以让人忘却尘世烦恼,沉醉于那份淡淡的温情与宁静之中。不妨让我们也效仿古人,于冬至之夜,邀三两知己,火锅刷肉,围炉煮酒,共赏月色,畅谈人生,让这份古老的酒文化,在冬至的寒风中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作者AI制图
冬至,是一个关于回归与希望的节日。在这一天,让我们以酒为媒,以诗会友,共同感受那份来自自然的馈赠,以及生命中的每一次温暖与美好。愿每个人都能在冬至的阳回之时,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力量,迎接即将到来的春天。
作者:石新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