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博物馆里的贵州》38夜|大熊猫原本是瓜子脸?还是“兵主战神”蚩尤的坐骑?

大熊猫原本是瓜子脸?还是“兵主战神”蚩尤的坐骑?
00:00 / -今日陪伴曲《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
上古时代的大熊猫是瓜子脸,还是“兵主战神”蚩尤的坐骑?这是真的吗?今天的《遇见》就和你一起走进贵州省博物馆,探寻贵州古生物王国关于大熊猫的秘密……
还记得2018年4月黔灵山公园迎来的两只大熊猫“星宝”和“海浜”吗?生活在黔灵山脚下的它们每每一有动静总能萌翻一大群人。“星宝”和“海浜”从成都飞来,大家都以为它们是来贵州做客的,殊不知他们其实是回家了!
早在两三百万年前,远古时代的贵州不仅有热带茂密的原始森林,还有草原丘陵风光。这里生存着壮观的哺乳动物群,有熊猫、东方剑齿象、中国犀等。有人说,这是贵州迄今最后一个“巨兽时代”。
大熊猫在贵州分布很广。毕节官屯、黔西观音洞、普定白岩脚洞等地都有发现,贵州省博物馆里的这个大熊猫头骨来自遵义市湄潭县,从结实有力的牙齿看得出大熊猫其实并没有看起来那么萌。
作为拥有大熊猫的唯一国度,我国古人对于大熊猫的认识也是由来已久。大熊猫在《书经》称貔,《毛诗》称白罴,《峨眉山志》称貔貅。这些称呼并不能体现熊猫的真正能力,反倒是西汉东方朔的《神异经》中直言不讳地说道:“南方有兽,名曰啮铁。”将大熊猫唤做啮铁兽,并非妄言。传说中蚩尤的坐骑便是大熊猫。
大熊猫竟然是上古时代被人封为“兵主战神”蚩尤的坐骑?那么,战神会骑只懂卖萌的小可爱上战场吗?答案肯定是:“不会”!
与现在我们看到的大熊猫喜欢啃食竹子的憨态不同,隐藏在大熊猫骨血血脉里的是它依旧属于熊科,会捕食动物,有着强有力的四肢、强壮的身体。那时候的大熊猫并不是吃素的,从牙齿可以分析出它是又吃肉又吃竹子的杂食动物。
为了适应亚热带竹林生活,大熊猫的体型逐渐增大并依赖竹子为生。挑食的大熊猫,为了竹子,手上进化出第六个“指头”,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而原本瓜子脸的大熊猫,也因为嚼竹子嚼多了,咬肌变得越来越发达,脸也变得越来越大,才有了现在这憨态可掬的模样。
考古学家研究后认为,贵州的大熊猫是在距今8000年左右灭绝的。而在四川幸存的大熊猫,如今也被称为“活化石”和“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