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民族乐 抒山海情 ——大型民族管弦乐《山海狂想》首演听后

贵州音乐广播 | 2025-01-14 09:59

听完《山海狂想》首演已经好几天了,作品中那一段段用来自历史深处的曲调谱就的音响至今仍在耳畔萦绕,那一股股通过作品展现出来的澎湃豪情仍在胸中激荡。

2024年12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2024-2025年度“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作品——大型民族管弦乐《山海狂想》在贵州省北京路大剧院奏响。首演由青年指挥家、作曲家龙国洪执棒,贵州省民族乐团演出。整场音乐会座无虚席,令人耳目一新。

立意新。《山海狂想》共七个乐章,由龙国洪、于磊、韩宜芳、何谐、杨小幸等五位作曲家分乐章创作。七个乐章的标题分别是“黔峰·前锋”“苍山如海”“梵净·云海”“花之海”“绿之海”“歌之海”“山海情深”。作品以“山”“海”为意象,不仅用音乐绘写了贵州高原上的雄峰群峦,还将贵州高原的云、花、树、歌喻为“海”,即云海、花海、绿海、歌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品别出心裁地将多年来贵州与沿海援黔兄弟省市的情谊也喻为海,即情海。这样的立意既新颖,又贴切。由多人分乐章创作一部大型音乐作品,这种做法其实也不多见。从首演效果来看,这既能发挥各个作曲家的特长和个性,又能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实现各乐章风格的多样化,使作品的审美意象更丰富,更立体。

取材新。贵州有十八个世居民族,各民族都有丰富的传统音乐,仅是民歌就难以计数。在以往的大型音乐作品创作中,与贵州有关的素材通常会选择苗族飞歌、布依族好花红调等相对传播广泛的民歌。在《山海狂想》中,作曲家们广撷民族音乐菁精华,不仅将贵州苗族、侗族、布依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土家族、汉族等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汇为一曲,让数十首旋律优美但鲜为人知的贵州民歌在作品中得以集中呈现,还巧妙地将辽宁长海号子、江苏茉莉花调等援黔兄弟省区的传统音乐融入其中,形象地抒发了横跨山海的兄弟之情。

编配新。中国民乐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但突破传统乐种局限建立的现代民族管弦乐团,从1919年5月在上海成立的“大同乐社”算起,也就才百年。而由吹、拉、弹、打四大类乐器组成,高、中、低声部齐全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型民族管弦乐团,是1953年成立的中国广播民族乐团。迄今虽已有七十余年历史,但七十余年来,还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升级和重新组合,至今仍还在不断探索与创新。贵州省民族乐团成立于2003年,乐团自成立始,即以宣传弘扬贵州民族音乐为己任,致力于将贵州民族民间音乐融入现代生活的创作和演出。他们创作演出了《高原》《高原·听见贵州》《大山节日》《吃新》等地方风味浓郁的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更为难得的是,他们在创演新作品的同时,还因作品演出效果需要,自主改良了多款贵州民族民间乐器,首创了贵州民族民间乐器乐队化形式。2018年即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评选的“首届全国优秀民族乐团”。在《山海狂想》的乐队编制中,不仅使用了大多数民族管弦乐队常用的乐器,还有贵州省民族乐团自行研制的低音拉弦乐器——大贵琴和低音贵琴。虽然贵琴于贵州省民族乐团而言,已是一件较为成熟的乐器,并不是第一次使用,但《山海狂想》中六把大贵琴和五把低音贵琴的阵容,不仅让乐队显得特色鲜明,还完美地解决了作品的低音声部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型民族管弦乐团的建设中,低音拉弦乐器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大贵琴和低音贵琴的出现,为这一困扰中国民族管弦乐团多年的难题提供了一个颇有特色的解决方案。在《山海狂想》的乐队编制中,还有一件更醒目的乐器,也是贵州省民族乐团的首创,就是将十八面大小不等、音高不一的铜鼓编成一件新的乐器。既获得了铜鼓独特的音色,还克服了单面铜鼓音高单一的问题,使音乐更具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色。

新作品的首演对指挥和乐团都是极大的考验。贵州省民族乐团的一个特点是年轻。不仅是建团时间不长,乐团成员也多是近几年才从国内外音乐院校毕业的年轻艺术家。首演一部长达七个乐章的新作品,对指挥和乐手来说,恐怕都不轻松。但在听完当晚的演出后,这种担心显然是多余的。指挥龙国洪对作品的驾驭自信沉稳,收放自如。各声部乐手配合默契,体现出平常的训练有素。刘祝君、付恒、吴迪、庞艺飞、王文成、张先梁等七位年轻的领奏,技术娴熟,张弛有度。让打击乐、笙、琵琶、唢呐、竹笛、大贵琴依次在第二、三、四、五乐章呈现,时而激昂,时而婉转,时而俏皮,时而深情,仿佛将听者带进山海中,时而感受山的雄奇挺拔,时而体会海的壮阔浩瀚,时而享受花的烂漫芬芳,时而领略人的热情豪迈。整部作品,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强烈的感染力。

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具有时代性的,《山海狂想》亦然。在内容上,《山海狂想》以新时代的贵州巨变作为叙事背景,以民族音声摹贵州各地生机盎然的生态,喻贵州各族儿女奋发向上的情态,可谓是合时之作。在形式上,力求守正与创新完美结合,让传统的旋律获得新技法的发展和新乐队的演绎,音响熟悉而又新鲜,情感深沉而又激昂,实现了表现时代、引领审美的艺术功能,是当之无愧的一部“时代交响”。

作者: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 陈忠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