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参阅信息丨贵州资本市场发展参阅信息(2025年第71期 总第447期)

贵州资本市场 | 2025-04-17 09:05

一、全国首单数据资产证券化项目获深交所无异议函。据《证券日报》报道,近日,“华鑫-鑫欣-数据资产1-5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正式取得深圳证券交易所无异议函。据了解,鑫欣数据ABS为全国首单获批的数据资产贴标ABS,不仅实现了数据资产在交易所ABS市场的首单突破,也打通了数据要素与资本市场的价值转化通道,为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创新样本。深交所债券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深交所将加大对重点行业和创新产品的服务支持力度,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优化完善创新产品体系,更好满足高质量发展对优质金融服务的需求,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二、首批科创板综合指数的增强型ETF刚刚上报!据《中国基金报》报道,近日,易方达、嘉实、银华、永赢四家基金公司上报了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策略ETF,这是首批科创板综合指数的增强型ETF。目前,这四只产品的申报材料均获接收。业内人士表示,科创综指增强策略ETF获批、发行、上市,将为投资者提供布局“硬科技”发展机会的又一工具,同时有望获取量化策略带来的超额收益,兼具流动性和量化增强优势。机构人士表示,看好科技领域投资价值,AI产业趋势逻辑不变,中国科技股的崛起刚刚开始。随着结合AI的智能人形机器人普及,中国科技指数有望迎来新一轮上涨。嘉实基金认为,科创板企业具有高成长性与波动性,传统被动指数产品通常难以充分挖掘板块超额收益,增强策略可通过主动选股和动态调仓,捕捉如芯片、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细分赛道的超额收益。其推出,有望为科创板持续引入增量资金,更好地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助力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

三、资本市场“股债”联动,助力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据《证券日报》报道,今年以来,湖南、北京、深圳、山东、江苏、浙江、陕西等地纷纷出台政策举措,强调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优势,全力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业内人事表示,一方面,绿色金融工具与机制持续创新升级,除传统的绿色信贷、债券外,REITs、绿色投资基金、相关资管产品愈发丰富,碳市场扩容催生碳期货等衍生品,各证券板块协同助力绿色IPO,全方位提升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另一方面,信息科技与绿色金融深度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赋能,助力项目风险评估、投资决策及保障交易安全;同时,在政策与市场需求推动下,绿色创业投资聚焦绿色领域,促使细分绿色技术蓬勃发展,助力初创企业加速绿色技术转化应用,为各行业绿色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资本市场不单单要做绿色金融的资金供给者,更要成为绿色产业生态的构建者。”对于如何适应上述新趋势,行业专家表示,其一,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其二,强化政策协同,推动交易所与碳市场互联互通;其三,培育专业投资者群体,提升市场定价效率。

四、券商这项业务集中度攀升!前8家拿下八成 “蛋糕”。据券商中国报道,在股权融资遇冷的背景下,并购重组业务成为券商投行寻求收入新增量的主要路径之一。截至记者发稿时,从已披露年报的25家上市券商情况来看,这一业务的格局可谓两极分化。数据显示,以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为口径,上述25家券商中有11家实现正增长,增幅最高达53%。整体上看,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榜单前8的券商,净收入总和占比约八成,较上年进一步增加。2024年,并购重组市场持续升温,全年首次公告重大资产重组的A股上市公司达112家,同比增加9.80%,近一半都是在“并购六条”政策发布后予以公告。展望未来,多家机构研判,并购重组市场的活跃度有望持续提升,投行业务将迎来长期高质量发展。

五、杭州:拟投向人工智能的产业基金规模超1000亿元。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杭州市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实施方案(2025年版)(征求意见稿)》近日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加强产业基金支持。引导“3+N”杭州产业基金群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向人工智能相关方向的产业基金规模超1000亿元。组建润苗直投基金,重点支持具备硬科技属性的本地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完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机制。探索投补联动、投贷联动等支持方式。探索建立产业基金容错免责机制,支持政府产业基金和市属国资国有企业加大对人工智能企业的投资;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将人工智能重点企业纳入上市重点培育名单,组织开展上市专题培训。支持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优质企业纳入证券交易所知名成熟发行人名单,接入交易所债券发行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