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买房故事|“过来人”们的心路历程:认真选,别被“买房焦虑”裹挟

动静房产 | 2024-06-13 14:30

近日,一条“年轻人都在焦虑什么”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上亿的浏览量背后可能是千百万个正在焦虑的当代青年。其中有一条评论点赞数相当高:“买房焦虑,当代年轻人焦虑之首”。

对第一次接触购房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焦虑的问题就更多了。现在买贵不贵?房贷怎么还?户型怎么选?如何不踩坑?我们搜集了几位贵阳青年的买房故事,听听这些“过来人”在买房的时候都有哪些心路历程。

01 @被嫌弃的松子哥 男 26岁|我是如何被购房“气氛组”裹挟的?

我是在父母的资助下于四年前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没错,就是房价最高的那一年。

那时候也是受到身边同事和朋友的影响,几乎每个人都在跟我说“趁现在早点买,房价还要涨的。”尽管我也觉得24岁的年纪就买房是不是有点过早了?但在周围“气氛组”的影响下我确实是焦虑了。

“现在买是不是还能帮我爸省个十几万?”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开始选房了。

我通过某购房App选中了现在这个房子,因为看见它的地理位置距离我单位很近,品牌我也信得过。大概过了一两个月,我被通知去参加了开盘仪式,那场面可以说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乌泱泱好几百人,我更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入手”

第一次开盘出售的房子只有200套,于是我在这种“稀缺”的假象下开始“抢房”,生怕赶不上这第一梯队,什么户型、配套、交通这些也统统顾不上了

成功在购房合同上签字之后,我每天都开开心心关注着“我家”被抢购的信息,颇有一种“坐山观虎斗”之感。

有一天,我同事推给了我一篇文章,是一位地产博主写的踩盘稿,里面很详细的分析了这房子的优劣,我才发现虽然这房子离我单位直线距离很近,但是我依然需要开车走一条出了名堵的路去上班,上下班高峰期起码也要将近一个小时。并且我买的那栋梯户比也很高,我想象着以后上下班等电梯的苦楚,也只能掩饰难过笑着对同事说,“买都买了”

0@KKo 男 29岁|我的婚房,逼我多花了几十万

我买房是用来当婚房的,这就注定了我不能拖。我选择的这个楼盘是当时我身边大部分人都会考虑的,因为价格合适,离市区也还算近,交房也快,我也就偷了懒随了大流,心想就算踩坑了也是大家一起踩吧?

两年后我和老婆就正式入住了,入住不过半年,老婆吵着“回娘家”,原因是每天上班太远了,这地方没有公交也没有地铁,只能打车。每天高额的交通费用令她迁怒于我,最后变成了“你都不在乎我,买房的时候都不考虑我上班方不方便,一开始还说接送我,你倒是接啊。”

天地良心,倒也不是我不愿意接送她,只是刚开始试了一个星期发现我要送她准时到公司然后再到我公司,我至少每天得六点起床,我可以坚持,关键是她起不来啊。

在每天关于我到底在不在乎她的夺命三连问之后,我也不堪重负,最后在与老婆“分居”两个月后,给她买了辆车。这意味着我还要多租一个车位,多买一份保险,多付一份油钱,算了,不说了。

03 @光洙小姨子 女 33岁|“非要抄底不可!”

作为当代独立女性,我一直认定自己要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在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就有一种迷之自信:认为自己拥有“抄底”楼市的能力。

等“抄底”的人,其心路历程大致有以下几步:现在房价太高了,跌了再买——房价果然跌了一点,肯定还会跌的,继续等——房价怎么又涨了?抄底机会错过了,等下一次抄底机会——房价又跌了一点,可比上一次谷底高很多啊,犹豫中——房价又涨了,又错过抄底机会了,等下一次吧……

就这样,我眼睁睁看着贵阳的房价从五六千到一万二,愣是没完成我独立女性的买房大业。

可能是“老贵阳”情结严重,就是不愿意搬去观山湖,但是老城区可以选择的房子真的太少了,我爸妈唯一看得上的也就是省府路某楼盘和甲秀楼附近某老小区的二手房,我当然也看得上,奈何我的钱包不允许。

眼看着身边和我一起毕业的姐妹们当起了“包租婆”,我恨!但我依然在观望当中,毕竟现在这房价也不是我说买就能买的了。33岁的人了还和父母住,有时候也难免会焦虑,虽然每天被我妈嫌弃,但我现在还是只能死皮赖脸地住在我的市中心。

04 @林 男 30岁|从租房青年到有房青年

大学毕业以后,我顺利进入到一家央企工作,没多久就被调配到了在贵阳的分支机构。一开始来到这里饮食、气候、风土人情各个方面都很不习惯,但是为了每个月可观的收入也还是留下来了。后来父母有一回从老家来贵阳看我,我带他们逛了逛这座城市,他们还挺喜欢的,也支持我在这里定居,还说以后退休了也搬过来。

有了这句话,我也没什么顾虑了,于是在租了两年的房子之后,我下定决心在贵阳置办属于自己的房子。

大概2016年,我在靠近单位的地方买下了一套小三居,月供两千多,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还是有一定压力的,但是这几年工资也水涨船高,两千多的月供现在看来也不算什么了,所以我觉得年轻人买房还是不用太过担心贷款压力的问题,相信未来的自己肯定会比现在好的。

我现在计划是在35岁之前把这套房子的贷款还完,或许之后会置换一间更大一点的,迎接未来的女主人。为了这个目标,还得再努把力才行。

05 @影子 女 28岁|我就是个讨厌租房的90后

每逢月底我都要在桌前盘算着这个月的预算,哪些是要付房租的,哪些是要交水电费的,哪些是生活中一些必要的开支。来贵阳快五年了,住的地方换了四五个,我就是人家说是那种“贵漂”吧 。

记忆深刻的一次换房经历是在有一年刚过完年的时候,当时夜里已经9点多,房东突然来敲门说了一大堆,什么这在涨价,那在涨价,其实就是一个意思——要涨房租了。 我租的一间小卧室,房东要涨到2000,这是我万万不能接受的,不得已我开始找其他房子。

虽然朋友都说现在的90后都流行租房,自由洒脱,但遭遇了这样来来回回的搬家,我还是有了想在这座城市买房定居的想法。但是工作这几年基本上没存什么钱,首付成了我最头疼的一个问题。好在我恳求了父母之后他们也愿意帮我一把。

于是年初我就把他们接过来陪我一起看了房子,最后选择了距离观山湖不太远的一个楼盘,定了一套小三居。我爸嘴里一边念着女孩子买什么房子,还不找个男朋友,一边还是转了大部分首付给我。

现在只希望我的贷款能晚一些开始还,最好像我朋友一样临近交房了才开始。否则又要支付房租又要还贷我就喝不起喜茶了。


看完他们的故事,你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影子呢?他们有的焦虑自己选房没选好,有的房贷压力太大,有的焦虑人到三十还付不起首付……

房子对很多人来说,即意味着家,虽然会为此当上“房奴”,年轻人们还是不得不将买房列为目标之一。

年轻人的买房焦虑多种多样,这其中映射的是这个群体在这个时代所不得不背负的责任和压力。不过又有谁说只有买了房才是精彩的人生呢?归根到底,我们还是要告诉大家:明确自己的定位,把握好自己的需求,适合自己才是重要的。

你有买房焦虑吗?欢迎在评论区写下你的买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