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之声 · 关注 | 没开玩笑!个大肉厚!新疆真的产“海鲜”!

央视新闻 | 2023-09-11 09:58

近日,新疆“海鲜”火了🔥
南美白对虾、三文鱼、大螃蟹……
新疆“海鲜”迎来大丰收
销往全国市场
以及俄罗斯、东南亚各国

内陆量产“海鲜”的消息一出
网友纷纷乐开了花:
“新疆产的‘海鲜’
是不是应该叫‘新鲜’?”

新疆的“海鲜”
到底是怎么养殖的呢?
在这个“离海最远的地方”
究竟有着怎样的水产品?
↓↓↓

🐟🐟🐟
 尼勒克县优质冷水资源 
 为当地三文鱼生长创造条件 

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尼勒克县喀拉苏乡三文鱼基地
一尾新鲜出水的三文鱼24小时内
便可完成加工、包装、运输等全过程
并送达消费者餐桌
每天,这里最多可加工50吨三文鱼

据了解,养殖三文鱼主要为
大西洋鲑、虹鳟、银鳟、王鲑四个品种
尼勒克县养殖的三文鱼品种
三倍体虹鳟
在国际上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内陆
可谓“离海最远”
而新疆的尼勒克县
却是冷水鱼养殖的优势地
这里基本没有酷暑
来自于天山山脉的冰川雪融水
水质纯净冷凉,富含溶解氧
为冷水鱼的生长
提供了优质的自然条件

2019年,“尼勒克县三文鱼”
被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收录进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今年,尼勒克县三文鱼
预计将实现6000吨量产的目标

🐟🐟🐟
 和田人利用山泉水
 养出冷水鱼 

和田县喀什塔什乡克孜勒也尔村
利用山泉水成功养殖冷水鱼
金鳟鱼、三文鱼、西伯利亚鲟鱼
三个试养品种均长势良好
十分畅销
当地许多火锅店、烤鱼店
都从这里进货
据了解,和田县喀什塔什乡
位于昆仑山腹地,海拔2800米
十分适合冷水鱼养殖

关于三文鱼,还有这些知识要知道↓

  • 淡水中不能养殖三文鱼?❎

绝大多数鲑科鱼类为洄游性鱼类,无论野生还是人工养殖,产卵、孵化和幼鱼阶段均在淡水中完成,生长期洄游或人工放回到海水中,性成熟后再回到淡水中产卵。部分种类也可在淡水中完成其整个生活史。

  • 淡水三文鱼存在寄生虫?❎

三文鱼有没有寄生虫不决定于是否在海水还是在淡水生长,而是看其生长过程是否安全可控。管理标准、监控严格、水体洁净、饲料优良的工业化养殖三文鱼品质更容易保证,食用也更安全。

  • 三文鱼的色泽来自于哪里?

所有的三文鱼包括大西洋鲑和虹鳟等,肉质呈现的颜色都来自于食物中的虾青素,不存在品种色泽的问题。虾青素对人体无害。

随着“新鲜”上市
还有这些个大肉厚的“虾兵”
引发一众网友关注

↓↓↓

🦐🦐🦐
 澳洲淡水龙虾
 成水产市场“新宠” 

连日来,麦盖提县
澳洲淡水龙虾繁育基地养殖的
澳洲淡水龙虾陆续上市
成为水产市场“新宠”

澳洲淡水龙虾又名红螯螯虾
个体较大,一般重100—200克
近年经山东援疆引进麦盖提县试养并成功
取得人工繁殖种苗
如今,小虾苗已长成
高品质的澳洲淡水龙虾
更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

🦐🦐🦐
 “虾中贵族”上市
 吃虾不必“求”远方 

说到吃虾
不得不提到被誉为“虾中贵族”的
罗氏沼虾
近日,察布查尔县
一稻蟹养殖基地内
养殖户们正忙着捕捞罗氏沼虾

罗氏沼虾原产于东南亚
因其对水质、饲料、气候等
饲养条件的高要求
被誉为“淡水虾王”
察布查尔县坎乡库勒特克其村
得天独厚的气候和水质
为其提供了理想的养殖条件

🦐🦐🦐
 南美白对虾产量高 
 畅销新疆 

同样受欢迎的还有
南美白对虾
近日,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协标工村
养殖户们正忙着捕虾上市销售
起网、分拣、称重、打包
南美白对虾在网里活蹦乱跳
刚被捕捞上岸
前来购买的客人便将其抢购一空

据养殖户王敬辉介绍
他们今年一共进了330万虾苗
亩产量约650公斤
预估今年总产量45吨左右
主要销往乌鲁木齐、昌吉、克拉玛依
及库尔勒等几个城市
可以销售到国庆节前后

协标工村的一项特色养殖产业
就是养殖南美白对虾
目前共有淡水虾塘十个
水产面积100余亩
年产南美白对虾50余吨
因有优质的淡水资源
产出来的虾味道鲜美,品质好
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秋风起,蟹脚痒”
说到“新鲜”
怎能放过“蟹将”
↓↓↓

🦀🦀🦀
 螃蟹迎来大丰收
 肉质鲜美,吃到过瘾 

4日,阿勒泰地区一螃蟹养殖基地
工人们正在捕捞
今年成熟的第一批螃蟹
一只只个大饱满的螃蟹
被分拣、打包后
将销往江苏南京市场

8月中旬,博湖县
博斯腾湖西南小湖区
迎来螃蟹丰收季
相比往年,今年出产的螃蟹
个头更大,肉质也更加鲜美

此外,石河子螃蟹养殖户
培育的满黄螃蟹
更是不容错过

🦐 🐟 🦀
有虾,有鱼,还有螃蟹……
从风景到美食
从此去新疆
又多了一个“新鲜”理由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
素材综合自新疆广播电视台、新疆日报、@新疆发布、麦盖提县融媒、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融媒、乌鲁木齐市融媒、和田融媒、石河子融媒 、阿勒泰融媒、尼勒克融媒、中国渔业协会等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