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轨道集团:3号线预计明年6月底前完成全部土建工程

经济广播 | 2021-11-26 22:22

11月26日,记者从贵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轨道3号线建设整体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项目计划今年12月底前可完成土建工程的80%,部分机电工程陆续进场施工;明年6月底前完成全部土建工程,机电工程全面进场施工。

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纵贯贵阳城市南北,实现和已开通运营的1号线、2号线换乘,起点为花溪环城高速北侧的桐木岭站,终点为乌当区洛湾站,经过花溪区、南明区、云岩区、乌当区四个行政区域。线路全长43.03km,设站29座,区间30个,车辆段和停车场各1处,控制中心1座,主变电所3座。3号线建设,实现了三线网络化运营,市区轨道全覆盖、南北向客流大通道。

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李焱

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焱介绍,3号线一期项目采用PPP模式运作,合作期30年(含建设期5年、运营期25年)。该项目自2018年12月开工以来,累计完成投资约151亿元,累计到位资金余额约170亿元。项目土建工程已完成19座车站主体结构并封顶,完成22个单线区间贯通;计划投入23台盾构机,已全部下井并始发,累计掘进28064环(共42096米);已完成投资159亿元,全线土建工程累计完成76%。9月30日已启动铺轨工作。计划2021年12月底前可完成土建工程的80%,部分机电工程陆续进场施工;2022年6月底前完成全部土建工程,机电工程全面进场施工。

和1号线、2号线建设相比,3号线建设中最大的不同就是采用盾构工法施工,这对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和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意义重大。3号线共计投入22台盾构机,9台盾构渣土处理设备,14台45t龙门吊、8台16t龙门吊及40余辆电瓶车,并新建一座占地85亩的管片厂,采用机组流水法进行生产,按照“双班三翻”模式组织生产,生产能力1134环/月。

与此同时,3号线计划开展25个科研项目,申报23个工法、19个专利成果,完成35个QC课题。截至目前,25项科研项目已全部立项;23项工法目前均已编制完成,其中7项已申报贵州省省级工法;19项专利成果资料均已编制完成,其中8项已申报成功;35项QC成果资料均已编制完成,其中3项荣获国家级奖项,5项荣获省部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