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贵州农信以“六个率先”勇闯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新路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凸显了金融在推动绿色转型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
贵州农信主动作为,大力推进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有机融合发展,勇闯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新路。率先研制绿色普惠信贷标准;率先实现绿色普惠信贷全覆盖;率先创建生态账户并由点及面优化运用;率先探索绿色信用体系建设;率先探索县域农金机构“绿色银行”建设路径;率先强化顶层设计推进绿色普惠金融生动实践。
绿色普惠金融架构体系全面形成,在全省同业、乃至全国农信系统成为绿色普惠金融的先行者与引领者。
率先研制绿色普惠信贷标准
地处云贵高原东部的台江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农业发展条件十分优越。
眼前的这家茶园,从创业之初的500亩到现在的1500亩,一路走来实属不易,在公司面临销售滞后以至入不敷出时,台江农信联社的一场“及时雨”守住了这片青山。
台江农信联社城区信贷服务中心主任 林志军:“这家公司属于我们当地的一个绿色种植产业,也符合这个信贷要求,所以我们及时匹配了一个低利率然后可以循环周转,累计发放了300万的贷款,有效地解决该公司在生产销售过程面临的资金的一个问题。”
台江县全兴农业科技种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张文彪:“信用社给我们发放的贷款,给我们解决我们的燃眉之急,我们也有决心把这个茶产业继续往下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的决策部署,贵州农信在全国率先发起研制绿色普惠信贷标准,被中国人民银行列入绿色金融标准重点推进清单,绿色普惠信贷标准得到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等部委专家的充分认可,为发展绿色普惠信贷提供根本依据。
2022年,绿色普惠信贷标准率先在台江农信联社落地运用,聚焦当地绿色资源、绿色项目与绿色产业等重点领域,创新“再贷款+信贷”服务模式,调动了村民的创业热情。此外,还积研发探索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创新“林益贷”等产品,有力支持台江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台江农信联社方召信用社主任 李志兰:“‘林益贷’是公益林补偿贷款的一个收益,质押给我们农信社发放的一个贷款渠道,正好该农户有875亩的林地,就用了这个‘林益贷’给他又放了30万的林业贷款。”
台江县方召镇方召村村支部书记 王忠国:“他家有875亩的这个林地,他通过就这个‘林益贷’给他贷款的30万元来发展这个养殖产业,我们也是通过这个“林益贷,村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一片片树林守护了生态环境,还贷出了真金白银,这正是台江农信联社运用绿色普惠信贷为杠杆,撬动“三农”、中小微企业等更多市场主体践行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努力让老百姓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
率先实现绿色普惠信贷全覆盖
眼前的这家养殖厂在一年前还是臭气熏天、污泥满地,在台江农信联社的扶持下,已成为台江县绿色生态养殖示范点。
台江县施洞镇吴老根生态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 吴绍军:“现在也全部自动化了,不像以前那种锅炉都是臭烘烘的,没得信用社这块来我们敢想也做不到,都是他们一起想各种方法给予我的支持。”
自动喂食、自动上水、自动取蛋、自动收粪,这样不仅能保证鸡舍干净整洁没异味,也能给蛋鸡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统一回收的鸡粪还可以生产成有机肥,既不会污染环境,又可以变废为宝。
台江农信联社业务发展部 黄宗良:“通过我们信贷资金的支持吴老根这家企业,从最开始的1.8万余羽的养殖规模扩展到了6.8万羽,现在真正的成为了我们台江县域的一个绿色生态养殖的示范点。”
自绿色普惠信贷标准率先落地运用以来,台江农信联社聚焦绿色农业产业、林下经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大绿色普惠信贷投放力度,截至今年10月末,台江农信联社绿色普惠信贷户数9902户、余额7.7亿元,占比33.05%,较认证前增加7.4亿元。
台江农信联社党委副书记 副理事长 主任 蒙晓忠:“今年以来,台江农信联社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的决策部署,在监管部门及省联社的指导下,全面建设金融服务县域经济及乡村振兴示范县、全面打造绿色普惠金融台江样板、全面打造东西部协作样板。”
为推动绿色普惠信贷标准全面落地,省联社印发《绿色普惠信贷管理指引》和《绿色普惠信贷评价细则》,搭建绿色普惠信贷产品体系,明确业务流程,建立业务管理和激励机制,成为全国首家实现绿色普惠信贷全覆盖的省级农信系统。截至目前,全省农信系统存量绿色普惠信贷余额达820亿元,有力支持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全面振兴。
率先创建生态账户并由点及面优化运用
蜿蜒的公路、秀美的风景,这是从江口县城到梵净山景区的必经之路,乘车穿行在绿水青山间,好不惬意。
为了更好地保护梵净山周边的生态环境,自2016年的8月起,往返于周边线路的公交车按照规划全部换成了新能源车,沿线的老百姓们也因此获得了实惠,车票价格从原来的10元降至现在的7元,降幅达30%。
但新能源公交车的电池很快就到了更换的年限,邓培丰他们将要面对更换电池的巨额投入。
江口梵天联合交运有限公司副经理 邓培丰:“我们在2022年的时候,出现这个电池衰减程度比较大,我们需要换电池,每一台车换电池大概要十五六万,后来没办法了,我们又找到农信社。”
而这一次,这家交运公司享受到绿色普惠金融带来的红利。
江口农信联社营业部副主任 吴宜飞:“ 我们就给他建立了梵净生态账户,通过积分的方式给他贷款进行的利率优惠以及绿色的VIP服务,就是他贷这笔贷款的话是没有任何抵押的,就是纯信用贷款,一共贷了600万的贷款。”
江口农信联社创新建立“梵净生态账户”,从生态资产、生态经营、生态生活、生态保护、生态金融等五大维度,将企业和个人在生产经营生活中对绿色生态贡献的点滴汇聚成可量化的积分。
江口农信联社党委书记 理事长 吴猛:“江口联社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度计量标准,打通绿色金融与绿色生态的双向互通。截止2023年10月末,已创建‘梵净生态账户’5555户,通过积分抵扣发放贷款3.71亿元,平均下浮利率0.65个百分点,共计让利101.2万元,惠及客户1579户,助力减少碳排量4115吨。”
江口创建的全国首个“梵净生态账户”获《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为“贵州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与此同时,在2022年度贵州省首届绿色金融创新运用大赛中,贵州农信荣获绿色金融创新机构与创新案例“双第一”。
截至2023年9月末,贵州农信“生态账户”建档突破10万户,为6.86万户百姓和企业累计发放“生态账户”专项贷36.99亿元,为5.57万百姓增加授信3.98亿元、让利达3284万元,并为5210户居民兑换179.45万黔农云积分进行生活商品兑换或购物,大力引导广大城乡百姓和企业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率先探索绿色信用体系建设
贵州农信基于传统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将“生态账户”积分作为“绿色增信”元素,开展绿色普惠信用工程创建,率先将大方县凤山乡羊岩村打造为全省首个绿色普惠信用村。
大方县凤山乡羊岩村农户 林茂平:“现在我们(杜鹃兰)规模已经达到300多亩了,总共投资是600-700万,现在我们整个基地的总产值,已经达到2,000多万。”
杜鹃兰,贵州人亲切地称为“毛慈菇”,是一种兰科珍贵品种,大方农商银行用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支持当地绿色产业发展,浇出了百姓致富的希望。
村民们有了自己的生态账户,日常的绿色生产、生活、消费都可以转化为生态积分,再通过积分享受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大方县凤山乡银川村 村民 杨友玉:“今年农商行给我家评了生态积分,我家评得了205分,给我家提高了贷款额度,现在我家可以贷是10万,然后利息也降低了,给我家带来了几千块钱的节约利息资金。”
大方县凤山乡羊岩村 村支书 张军:“现在有这个绿色普惠(信用)村,我们村贷款的这个征信的评高了,大部分群众已经贷着款来搞绿色发展,对于在我们村来说,很有帮助。”
把绿色资源变成资产,再把资产变成资金,特有的绿色信用体系,让更多百姓切实享受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惠。
大方农商银行凤山支行行长 王铭艳:“目前,凤山支行已完成2个绿色普惠信用村的创建工作,共创建绿色普惠信用组13个,绿色普惠信用户991户。通过生态账户建档及生态积分的应用,为265户绿色普惠信用户增加授信223.15万元,为668户绿色普惠信用户累计减少利息支出17.89万余元,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生态产业化以及产业生态化。”
率先探索县域农金机构“绿色银行”建设路径
农村中小银行如何立足传统普惠金融优势,推动自身绿色转型?贵州农信率先探索县域农金机构“绿色银行”建设路径,出台《关于打造县域绿色普惠银行标杆支持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的意见》,聚焦业务发展、运营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明确行社“绿化”改造的重点举措与评价标准,为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绿色转型提供了贵州方案。
在大方县双元村,苏俊的家庭牧场有20多头牛,之前因为没有修建相应排污设施,导致环境污染,收到了大方县检察院环境修复的建议。正当他为改建资金为难的时候,大方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主动找到了他。
大方农商银行三元支行行长 杨远全:“我们和客户经理都到现场来实地考察,确实他这个之前建的这个化粪池也不太规范,不符合要求。所以当时我们就给他宣传,说是我们和检察院这边有一个合作,我们推出一个‘绿讼贷’这个贷款产品。”
大方县三元乡双元村村民 苏俊:“他们说给我们在信用社贷,就是贷款支持和补助,修建这个排污管道,化粪池堆粪场。”
为提升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及整改,大方农商银行探索建立“检察公益诉讼+绿色普惠金融”合作新模式,向检察机关建议的辖内符合条件的被公诉人,发放绿色普惠信贷资金,既解决了农户的燃眉之急,又维护了生态环境安全。
大方农商银行绿色普惠金融部总经理 王大海:“我们创新推出绿色普惠信贷产品‘绿讼贷’,通过‘检察+金融’路径,向检察机关建议的需整改客户发放绿色普惠信贷资金,解决其因生产经营活动导致的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截至目前,共发放‘绿讼贷’124.5万元,为10户农户建成堆粪场和化粪池24个。”
让普惠更加绿色、绿色更加普惠,通过引导绿色普惠金融资源流向农业产业,大方农商银行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提升产品品质,为县域经济和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大方农商银行党委书记 董事长 王永恒:“今年以来,我行明确了打造县域绿色普惠银行标杆的目标,率先落地运用绿色普惠信贷标准;率先开发‘黔农•绿色普惠贷’系列产品;率先探索建立‘检察公益诉讼+绿色普惠金融’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率先创建绿色普惠支行、绿色普惠信用体系;率先打造县域‘碳中和’银行;率先加入并履行负责任银行原则,提升绿色普惠发展能力。”
率先强化顶层设计,推进绿色普惠金融生动实践。
与此同时,在推进县域绿色普惠银行标杆打造的过程中,省联社聚焦威宁、毕节、台江、雷山、“黎从榕”等重点区域,出台专项文件,推进绿色普惠金融生动实践,率先开发全省首个“竹链贷”;“碳票质押贷”;“林益贷”;“古屋贷”;“水权贷”等产品,大力支持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迈上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贵州农信将牢记发展普惠金融使命,充分发挥绿色普惠金融引领者作用,全力打造“全省第一、西部领先、全国前列”的县域绿色普惠银行,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贡献更大的农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