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拆解、无视污染!无资质小作坊“霸占”电子产品回收市场!
眼下,电子垃圾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固体废弃物。联合国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全球电子垃圾产生量的增长速度比有记录的电子垃圾回收速度快5倍。电子垃圾的成分极其复杂,甚至含有有毒成分。如若不能科学回收,将会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河南省永城市陈官庄乡,不少人从事废旧手机回收、拆解的营生。
从全国各地回收来的废旧手机,在将屏幕、电池、摄像头等部件拆解之后,会集中销往下游从事山寨机组装的厂家。手机主板则卖给外地的客户,提取里面的贵金属。
陈官庄乡从事废旧手机回收处理的大多是“小作坊”,并不具备合规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资格。一部手机配件含有超过60种材料,包含多种贵金属与稀有金属、塑料等,都可以回收再利用,但废旧手机中也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果处理不当,废旧手机中的汞、铅、镉等重金属进入土壤、地下水中,会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风险。
广东南海的一个村庄里隐藏着一个废旧电器拆解点,大量的废旧液晶电视堆放在院子的空地上。由于长期风吹雨淋,有些屏幕已经破碎。电视机显示器的前端屏幕里有一层荧光管,荧光粉中含有汞元素,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需用专业设备进行抽取分离,并进行专业处理,否则荧光粉会污染土壤、地下水。
两个工人正在拆解空调,拆解下来的零部件随意堆放在地上,工人将空调外壳打开之后,直接用剪刀将里面的电线电缆剪下放在筐里。对于连接压缩机和热交换器的铜管,工人直接用剪刀剪断,铜管被剪断的时候,里面的制冷剂一下子喷了出来。而制冷剂中含有会危害臭氧层的化学物质。
拆解家电的小作坊简单粗暴,地面上和小推车里都是渗漏的污染物。由于没有环保投入、专用设施设备的投入,小作坊能够以更高的价格从社会渠道回收废旧电器和电子产品。
而正规拆解企业面对废旧电器则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广东顺德一家从事废旧家电拆解的企业处理危废时,不仅需要多道工序,而且全程监控。
按照国家危废管理条例,危废仓库需要做防渗漏处理,而且地面四周有导流槽和收集池连通。在这家公司的危废仓库,集中收集的荧光粉、制冷剂等分别进行存放。
企业工作人员表示,这些危废品都需要交给有资质的第三方公司进行处理。其中,光荧光粉的处置费用一吨就需要15000元。
这家公司的负责人表示,以一台50公斤左右的冰箱为例,回收网点销售给拆解企业的价格普遍在150元左右。如果仅靠销售拆解出来的材料,连收购和拆解的成本都收不回来,每台冰箱还要亏损10元左右。而非法拆解,仅靠拆出来的金属、塑料、线路板就能挣钱,导致很多废旧电器流入非正规拆解渠道。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数据显示,我国大约只有5%的废旧手机能够进入专业的废旧手机回收平台、“以旧换新”活动等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