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共议生动实践 共谋文化赋能

贵州卫视《影响力》 | 2024-10-05 18:24

去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一年来,贵州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

近日,由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地方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后发赶超”论坛在贵阳市举行。

本次论坛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地方实践”为主题主线,紧紧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等三大主题,探讨文化本身的发展以及文化如何赋能社会经济发展,深入学习交流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国式现代化地方实践中的引领性作用和实践路径。

谢忠文 贵州省社科院副院长 研究员:“近期恰逢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一周年,也是我们贵州省深入实施‘四大文化工程’一周年。我们召开这个以文化为主题的研讨会,来自全国近30家社科院的专家学者深入开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研讨,通过这次以文化为媒,搭交流互鉴的这种平台,也是我们贵州这些年文化繁荣发展展示的一个平台。”

李鉴修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所长  研究员:“习近平文化思想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应该说标志着我们对文化自信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同时也对我们提升文化认识有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河北省也是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地方实践方面做出了许多探索,所以也是到这里来取经,来学习。”

李扬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区域现代化研究院院长:“ 这次有幸这个来参加论坛,看到贵州文化建设的澎湃场面,感受到贵州在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上做的很有特色,也很有底蕴,因为贵州大地文化资源的丰富,文化人才众多,我觉得这都是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有利条件和一个好的氛围。”

作为中华文化百花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贵州历史悠久、文化多彩。

2023年,围绕新的文化使命,贵州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提出大力实施红色文化重点建设工程、阳明文化转化运用工程、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工程“四大文化工程”,全面提升贵州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

索晓霞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研究员:“‘四大文化工程’应该我觉得是一个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的一个好的顶层设计,无论是阳明文化、红色文化还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四大工程的这样一个顶层设计上面,推动了大家更聚焦、更深入,做出的成果更有影响。

张凤莲 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我觉着贵州在文化‘两创’,在人文资源的利用开发方面做得非常好,推行了一些重大的改革,为全国应该说树立了一些标杆,推动文化‘两创’走入生活,走入百姓家,也引发了我们民间的这种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

-红色文化重点建设工程-

红色文化重点建设工程旨在保护和利用红色资源,传承和弘扬红色传统,发挥红色文化在资政育人和现代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以及数字技术的引入等都让贵州红色故事有了新的“打开方式”,红色文化成为旅游热门。

冯勇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所 研究员、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 常务秘书长:“遵义是我们中国革命的转折点,它通过一些数字技术融入,有一些实景的场景体验,战争的场面,还有当时会议的一些场面,可以说是一种沉浸式的文化的体验。”

吴凯 贵州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去革命的故事当中去寻找提炼出一些能够符合现代的00后年轻人的所思所想,他们能够乐于接受的这种方式方法,提炼出来用,尤其是用我们的新的一种数字技术,呈现出来,可能更能够契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情感需要,甚至一种意义的建构。”

-阳明文化转化运用工程-

500多年前,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开创了有世界影响力的阳明心学,诗文留誉数百年。

作为阳明心学的发源地,“知行合一”思想的诞生地,贵州将阳明文化转化运用工程作为多彩贵州重大文化工程之一,是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挖掘阳明文化的当代价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

顾久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在我的心目中,转化运用能不能从三个方面来考虑,第一,从古代转到今天,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背景,第二从书本转向现实,第三,从学者的话语转向百姓的心理和行为,如果这三个转转化做好了,实际上它的运用也做得很好。

王阳明最大特点就是他处那个时代的从皇帝到百官到文人都堕落了,所以他直接用自己的良心跟天理挽在一起,强调的是自我救赎、自我尊严、自我价值。至于‘致良知’,在我看来,其实就是哪怕没有文化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会说的‘要做个好人’,好人的好就是要判断是非,他说知善知恶就是良知,那个致良知的‘致’字就是做,做好人就是致良知。”

-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工程-

贵州有“文化千岛”的美誉,作为多民族聚居省份,18个世居民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一幅幅风情与风俗相融,风物与风尚交错的绚丽画面。

索晓霞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研究员:“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是我们贵州非常宝贵的文化资源,因为我们的少数民族文化它多样,原生态,它不是舞台的,它是在生活里面的这种文化,比如到黔东南,在侗寨苗寨,我能听到他们说侗语、穿侗装、说苗话、穿自己的传统服装,然后饮食,还有包括他们的祭山祭水祭祀的一些活动等等,都是呈现他们的文化的多样性的一个机会。”

李扬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区域现代化研究院院长:“从二十大报告中我们感觉到,要建设一个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那显然民族的是一个重要的品牌,也是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源泉。”

-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工程-

贵州曾是卫所屯广布的军事战略要地。屯堡文化随着明代“贵州建省”与生俱来的文化血脉,承载着宏大的国家战略,具有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的重大价值。

顾久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屯堡文化最重要的东西在于什么呢?在于我们这片土地跟中原和中华文化合为一体最早的一个步骤,这批军人抛家离口到这来,他们使这片土地跟整个中华文化紧紧连为一体,生产力得到了提升,人们的信仰得到了统一,贵州这地方就不再是个‘方外之国’,而是中华大地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屯堡文化可能最大的作用就在这,它使得贵州变成了整个中华的一体化的文化。但是这屯堡慢慢融化在各个民族和谐的文化中间了,不需要军事来保卫了,换句话说跟当地的文化融为一体了,那么一定意义上,我觉得这种融合可能更深远,意义也更重大。”

在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工程的建设中,贵州持续做好重大考古发掘工作,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把贵州历史文化研究引向深入,更好展示贵州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做好多彩贵州特色文化研究阐释推广,充分彰显特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底蕴。

如今,贵州文化价值和内涵日益为人所知,多彩贵州文化名片日益擦亮,“文化千岛”绽放出时代之光,贵州文化软实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谢忠文 贵州省社科院副院长 研究员:“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一年多来,我们贵州有很多全新的亮点,我们的‘村超’‘村BA’这种植根于民间的文化现象火爆‘出圈’,包括我们的路边音乐会,我们的‘爱乐之城’的IP打造,包括重要的文艺产品蓬勃涌出,还有我们‘四大文化工程’的基础研究工程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这就是我们贵州在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当中的一些具体举措和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