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丨真正的成熟,是做自己悄无声息的摆渡人

贵州广播电视台故事广播·茅台之声 | 2020-11-19 22:11

摆渡人

摆渡人

00:00 / -

微博上有个热点话题:人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失去倾诉欲。

失去倾诉欲,是从别人不理解开始的。

你说你苦,他说生活没有不苦的;你说你累,他说死人才不累。

网友lop说了他的一件心酸事。

发生车祸,他死里逃生。他不敢告诉家人,怕他们担心。告诉朋友,可除了得到一两句安慰,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

你连最亲近的人都不愿向他们倾诉,以免他们担惊受怕,你又为什么向一个交情不深的人倾诉呢?

客套敷衍的安慰毫无意义,无视和嘲笑只是在你伤口上撒盐。

有人说,十有八九的欲言又止,在日后想来都庆幸。

因为,沉默能避免许多问题。终有一天,一切都会随风而逝,你会在沉默里释然。

村上春树说:“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

成熟的我们懂得了,时间和沉默是治愈一切伤痛的良药。

不如把满腹心事、满心委屈,用时间来淡化,用沉默来消化,不抱怨、不打扰别人,自我吞咽,是每个成年人应有的自觉。

有人说:有些话无人可说,有些人无话可说,找一个知心人倾诉太难。

可生活的荒诞就在于,有时明明你有心里话要说,也有知心人,却发现两人不同频,一切变了样。

人与人之间渐行渐远,使人们逐渐失去倾诉欲。

知乎上有个问题:好友间的关系是如何变淡的?

网友曾贤的回答获得了高赞。

他说在大学里无话不说的好友,毕业后各奔东西。

同学A进了本地事业单位,工作稳定清闲;同学B去了魔都一家外企,工作繁忙,加班到深夜是常态;同学C回老家创业;而你考上了外地知名院校的研究生。

刚毕业,你们建了一个群,一起回忆青春,互诉衷肠。

俗话说:好话说三遍,鸡狗不待见。

笑话说多了都会腻,何况是回忆。渐渐的,群里互动少了、安静了。

你不愿好友变淡,于是你打算打电话给他们,拉拉家常,掏掏心窝。

同学A满嘴潜规则,你感到满身负能量,挂了电话;同学B接都没接,后面也没了音讯,你猜到他忙,以后也没再打扰;同学C接了,但说着说着就没了话题,尴尬之下,以有急事为托词,各自挂了电话。

无论多深的友谊,也架不住时空的距离和心的遥远,你们有了各自的人生际遇和不同的生活经历,再也说不到一起去了。

你终于明白,你们再也回不去了,话不投机半句多,倾诉欲也灰飞烟灭,你变得沉默了。

人人都自顾不暇,哪有闲情逸致听你倾诉?你看淡了任何人的渐行渐远。没事各忙各的,成熟就是你在沉默中,宁静又安详。

你也许会说:向这个倾诉不妥,向那个倾诉也没用,那些心酸痛楚、迷茫惆怅憋在心里,岂不是要憋死吗?你问对了,这里我想给你3个小建议,在你欲诉无人时,不妨试一试。

1.写出来

我有个同学,在上海一所中学里当老师,每当她有不愿诉说的心事,身边又没个亲人,她都写在QQ空间的私密日志里,跟自己聊聊,在文字中释放了情绪。

还有人把自己的烦恼写出来,发到树洞里。

你会从热心网友提的建议和意见中,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还记得《朗读者》里的“倒霉”老头魏世杰吗?

他一双儿女都是智障,生活不能自理,妻子重疾卧床,77岁的他成了家庭顶梁柱,他就是靠写作,给心灵以慰藉。

英国作家马特·海格,靠写出《活下去的理由》这本书,战胜了抑郁症。写出来的好处是既释放了情绪,又不麻烦人,省去了很多尴尬。

2.看书

在年度演讲《对白》中,白岩松首谈抑郁的事。

五年抑郁,白岩松天天睡不着觉,他告诉妻子后脑有块斑秃,他妻子说早看到了,不敢告诉他。

提到抵抗抑郁,他说看书的确有一定帮助。

他说:“我发现所有最牛的人都有他内在的焦虑和各种各样的问题,外在的职位、财富并不直接和幸福快乐划等号。”

白岩松在读书中提升了自己,接受缺陷之后他就好多了。

阅读就像阳光,能驱散你心中的黑夜。

3.跑步

跑步,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塑造漂亮的体型,还能让人幸福愉悦。

《跑步圣经》里说:“跑步时,大脑能释放出“血清素”和“内啡肽”这些“幸福激素”,能够让你感到舒适,不容易沮丧。”

我自己也亲身体验过,有一年的一段时间,我心烦意乱,无从说起,然后我就在黄昏时围着外环路的公园边跑步。

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树梢上,天上的白云变幻莫测,耳边清风徐徐,大汗淋漓之后,我顿时豁然开朗,觉得一切都不是个事。

跑步,真的能让你忘却烦恼,带来精神上的轻松惬意。

试试看吧。

当然,这些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每个人,除了这些,你还可以找到其他适合自己的方式,比如唱歌、收拾屋子、打球、画画等。

忙,是治愈一切负面情绪的良药。

失去倾诉欲,因为我们发自内心地明白:学会自我治愈,自我承担,在孤独中成长,在沉默里坚强,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必修课。

真正的成熟,是做自己悄无声息的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