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读字丨甲骨文中的神奇“小脚丫”

撰稿:一凡 | 2023-09-01 20:56

甲骨文中有很多神奇的小脚丫(见图1),它们有的非常形象,像是我们的脚印;有的比较概括,就用简单的线条勾出脚印的轮廓;还有的就比较抽象,就像一个符号。

图1

这种从象形到符号的变化,正是文字发展的一般规律。不过,即使发展为符号,最基本的特征还是要保留的。比如,小脚丫的“大脚拇指”这是必须要强调的,因为,大拇指能决定成为象形文和抽象字的字义性质。

“步”字

图2:“步”字的字体演变

一起来看看“步”字的字体演变(见图2)。两个小脚丫一前一后就是“步”,前面的小脚丫大拇指在右侧,肯定是左脚;后面的大拇指在左侧,则是右脚。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说明人们迈步的习惯,特别是在军训的时候,必须先出左脚。所以,“步”字含有次序、规矩的意思,比如步骤、亦步亦趋等。而脚趾向上,表示迈步前行,这代表“步”字的本义。

“步”在古代还是长度单位,如百步穿杨。两脚一前一后的距离,大约是0.78米,这个数字对阅兵方阵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涉”字

“步”既然和行军有关,那就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可是,古时“架桥”太难了,遇到水只能徒步淌过去,这就是“涉”。

图3:“涉”的造字演变1

“涉”的造字(见图3),古人是费了一番脑筋的。开始的时候是右脚在上、左脚在下,中间是一条小河。虽然“起步走”先迈左脚,可是要跨越小河沟就要先迈右脚了。但是,发现这样造字有个问题,两只脚丫中间一道水,这不是“跨”过小溪的意思吗?没体现出来“淌水”的意思。于是,改成了三个脚丫,两只在岸上,一只在水里。可是,一个人哪有三只脚的?三代表众多,那这样就容易混淆了。又改成了两只脚中间,画一道拐弯的线代表水。这样看起来似乎简洁工整了,但还是有问题。因为,这和“步”字又不好区分了。再说,“水”的形象也显得不突出。之后又改成了中间是水,两边各一只脚。为防止有“骑着水沟”的歧义,还在两个小脚丫上做了文章。右脚在左上,左脚在右下,意思是右脚先过去,左脚再跟上,这样就表达了“淌水过河”。好像把意思表达清楚了,但是,水浅了可以过去,水深了怎么过得去呢?还得改!所以,两只小脚丫在浅水边行进,过深水的任务就交给了“渡”字。虽然还是给人在水边行走的感觉,“徒步淌水过河”的意思表达得还是不够确切。

图4:“涉”的造字演变2

最后,这个问题到了周代的金文得到了解决(见图4)。金文的“涉”字画了两道水,最左边带四点的表示深水,右边不带四点的表示浅水,浅水可以徒步淌过,深水等待“渡”来解决。所以,引申出“涉及”这个词,表示有接触但程度不深。

“止”字

图5:“止”字的造字演变

两个脚丫一前一后代表“行进”,那么,一个脚丫就无法“行进”了,这就是“止”。为什么呢?

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