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贵州·听见丨《跳月月圆中国梦》中华民族一家亲 共同奔向新辉煌

贵州广播电视台音乐事业部 | 2023-03-20 17:49


中国有句俗语:“石榴开花红艳艳,唱歌出口如山泉。”在我国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上,便孕育着这如石榴籽一般紧紧相依、不可分割的五十六个民族。我们同为华夏儿女,共承一脉血缘,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伟大的梦想,同时也是全国56个民族共同的梦。《原创贵州·听见》和你分享由韦祖宏作词,韦祖雄作曲,陈蓓蓓演唱的《跳月月圆中国梦》。

歌曲作词人韦祖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少数民族干部,出生于芦笙世家。1980年8月,他从家乡走出来,考入贵州民族学院政治系民族理论专业,毕业后在三都县工作14年,后交流到福泉市法院工作,5年后调到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人社局、至2020年在州人大退休。对于韦祖宏而言,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三都水族自治县普安镇高硐村这块土地上,这片热土对他有恩有情。

他曾经对歌词创作一窍不通,《跳月月圆中国梦》歌词的创作,纯粹就是一次无意的心血来潮。但是,有自己的二弟歌曲《跳月月圆中国梦》作曲人国家一级作曲韦祖雄的加持。

谈及到这首歌词的创作启发,韦祖宏表示,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及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有感而发,歌词的创作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主题,是一首反映家乡新时代变迁的歌曲。在这个民族团结、休戚与共的大家庭里,我们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温馨和爱的故事。在各民族平等相处、亲如兄弟、爱党爱国的同时,党和国家也始终关心关注少数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把改善和提高各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作为重要国策和方针。

韦祖宏家乡三都水族自治县普安镇高硐村,是一个近万人的苗族、水族、布依族和谐美丽的共同家园,十八个古村落分别镶嵌在青山绿水的高山峻岭之中。高硐以民族节日聚会人多、芦笙“跳月”文化独特而闻名百里之外的芦笙“跳月”福地。“跳月”是苗族等少数民族人民的一种风俗,但在少数民族聚居地,不同的民族同胞也会前往固定场所共同欢度“跳月”,他的家乡三都县普安镇高硐村即是如此。每年春节或秋收“吃新节”时,各村寨各族群众欢聚一堂,举行一年几度的“跳月”活动,欢庆新春和庆祝丰收。“跳月”是当地群众祈福风调雨顺、欢庆新春的传统民俗活动,也是当地青年男女寻找意中人的大型社交活动。高硐聚居有苗族、水族、布依族,“跳月”节目也不仅局限于吹芦笙踏舞,为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跳月”期间还会开展斗牛、斗鸟、斗鸡、对歌等项目。高硐村不仅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也曾被认定为贫困村,在国家政策的帮扶和乡亲们的努力下,高硐村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日子越过越红火。

前几年感慨于家乡的巨大变化,韦祖宏触景生情写了《走进福地高硐》一文,内心是这样表白的:“高硐民族古村落群,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是贵州南部最大的芦笙文化福地之一。高硐曾经交通闭塞,山高路远,偏僻贫穷,饱经沧桑,斑驳不堪。而今,决战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迎来春风化雨,他仍像娴雅少女,满含滋润,异常雅丽,引人喜爱”。“高硐得名于苗语‘仿栋’,意思是偏僻幽静的山村。这个地名原来仅限于腹地的几个寨子,随着历史的变迁,高硐地名已涵盖了30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十八个民族村落,成为这里苗族、水族、布依族同胞共同家园的代名词。高硐绚丽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和壮美的自然资源,却也不辱其直译之名,可谓名副其实,也就有‘高山流水,硐天福地’的美誉。2017年被国家民委授予‘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你尽可感知高硐的美丽,她的温度,她的深邃,她的美妙,她的特色和她的风雅。高硐就是以民族文化占优势,以壮美风光而具底气。耳闻目睹高硐的芦笙文化,节日民俗,民居文化和民间技艺,就能领悟到多彩贵州文化;高硐青山绿水,云雾缭绕,见了高硐的山水,就能领悟到名画大师的山水画意”。

韦祖宏始终为身处这样团结民主、平等交流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感到自豪。此刻,我想写歌曲《跳月月圆中国梦》让人心潮澎湃,他想要表达内心最真挚的情感:让我们一起欢呼中国梦,一起唱响民族团结之歌,让我们在伟大的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共筑中国梦!

在创作歌曲《跳月月圆中国梦》时融入了高硐村的民族历史文化元素,歌词尽量简单流畅、民族气息浓郁,让地方的父老乡亲一听就懂,尽量能跟进时代步伐,把握时代的脉搏,紧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反映新时代各民族的共同梦想,这一梦想就是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之梦,就是56个民族亲如一家的团结之梦。

歌词开头,“得,得,哎!跳 哥 秀 得得哎”,是苗语赞美赞扬盛世的意思。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方式,起到的强调的作用。更让当地老百姓一看就明白,这是一首歌颂脱贫攻坚取得巨大成效的歌曲。优美的歌词,富有芦笙节奏感的韵律,怎么能不让这些有着切身感受,曾经交通闭塞、贫困不堪的少数民族群众内心感动呢?百姓的幸福,就是我们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已经打赢了这场脱贫攻坚战,为什么不用芦笙歌舞发至内心去感党恩呢?歌里还唱着“有一轮明月,她不在天上,她在人间”。苗族的芦笙“跳月”,其队形成圆形,人越多,形成的圈就越大,互动性也越强。如果像远古一样使用火把“跳月”,那么就好像天上的月亮到了地上人间。用天上的月亮比喻苗族歌舞欢乐的“跳月”壮观场面,加上花好月圆的脱贫攻坚奔向小康,恰似一首奔向中国梦、感党恩的时代赞歌。歌词“阿哥芦笙纵情吹,阿妹漫步春荡漾,芦笙步声同悦耳,豪情满怀在胸膛”。是以客观生动的场面,以豪迈自信的风貌,抒发了老百姓脱贫攻坚后,满怀豪情奔小康的喜悦之情,诠释了我们党和政府的责任和担当。

如果说,中国梦是一个波澜壮阔、浩瀚无垠的大梦,高硐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就是高硐人亲身的梦,而我们少数民族每个人心中的理想就是一个小梦,无数个中、小梦汇集成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作为新一代的高硐人,要把中国梦、家乡梦和自己的梦结合起来,既为高硐这个传统村落添砖加瓦,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跳月月圆中国梦》

作词:韦祖宏

作曲:韦祖雄

演唱:陈蓓蓓

韦祖宏,水族,贵州省三都县人,1984年8月参加工作,198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学本科学历,法学学士,黔南州第十三、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80年8月,韦祖宏从家乡走出来,考入贵州民族学院政治系民族理论专业,毕业后在三都县工作14年,后交流到福泉市法院工作,5年后调到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人社局、至2020年在州人大退休。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期间,分管选举任免与代表联络委员会,法制委员会和法制工作委员会,为密切代表联系,发挥代表作用做了大量工作,负责组织完成了多个法规条例的起草,论证,修改和报批。

韦祖宏是共青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5年,被省高人民法院评为“全省法院系统优秀基层人民法院院长”;1999年,获省高人民法院颁发的“二等功一次”证书;2000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系统人民满意的好法官”;2001年,获最高人民法院、共青团中央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官”。

韦祖雄,中国共产党党员,国家一级作曲,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原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院长,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贵州省音乐家协会理事,贵州省芦笙研究会会长。

1988-1991年在贵州民族学院艺术系学习;1991-2009年在黔东南州歌舞团、黔南州歌舞团工作,先后任乐队队长、创作室主任、业务办公室主任、副团长等职务;2009年调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工作。

主要从事芦笙演奏、音乐创作、音乐教育工作,演出场次达千余场,曾代表国家文化部先后出访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及法国、韩国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创作器乐作品、声乐作品、舞蹈音乐作品五百余件,创作苗族歌剧2部,大型广场音乐创作4次;创作作品获国际奖1件、国家奖4件、省级奖40余件、州级奖10余件。创作的代表作品《苗家迎着幸福来》等多首少数民族歌曲在中央电视台、贵州广播电视台播放并收录中央民族大学音乐教材和贵州中小学音乐教材。参编著作1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韦祖雄对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从舞台艺术工作转到教学工作后,对教学认真负责,把舞台艺术成功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主教芦笙硕士研究生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成果展演,该学生毕业研究生毕业成果入选“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艺术硕士优秀毕业成果”,在新华社、学习强国、央视频道等平台进行滚动播放。

曾任贵州省第五届器乐大赛评委、中国网络歌曲大赛评委,被贵州省教育厅聘为艺术委员会委员;贵州省民委聘为专家组成员;多次担任贵州省艺术(音乐)考试评委。

陈蓓蓓,中共党员,教授,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音乐教师,贵州省教育学会音乐教育研究会会员,中共都匀市委、都匀市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学能手和优秀科教人才;长期从事《声乐理论教学》《声乐技能教学》《音乐基础》《幼儿歌曲演唱》《艺术活动指导》《乐理与视唱练耳》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撰写17万字的专著《声乐演唱艺术与教学研究》。

编导排练并参演的原生态节目《绕家呃蹦—成长歌》《绕家呃蹦—迎客歌》在贵州省委省政府主办的“多彩贵州”歌唱大赛中荣获原生态类别金黔奖;编导的节目《苗毽恋歌》荣获“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原生态表现形式铜鼓奖;编导的节目《现几认恒睢起端》荣获“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原生态表现形式铜鼓奖;执排的《绿色黔南我的家》节目获贵州省首届农民艺术节金奖;指导的合唱《踩鼓曲》获贵州省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学甲组声乐类一等奖;编排指导独山花灯戏《校农结合助推脱贫奔小康》参加全省高校大学生首届戏曲大赛获二等奖,该节目参加由贵州省教委和贵州广播电视台共同举办的“高原的青春敢担当”第十三届“多彩校园·闪亮青春”全省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月文艺演出,并在贵州广播电视台播出;参与大型红色歌剧《邓恩铭》演出;编排指导并参演的节目参加2019中国少数民族春晚贵州分会场的节目录制;编排的节目参加2022“贵州少儿新春联欢盛典”并在贵州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带着所排练的节目和参演学生赴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大型音乐歌舞《锦绣都匀》节目的录制,节目播出后,对宣传黔南州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民间音乐起到了积极推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