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贵州│贵州茶品牌如何“破局”?看区域公共品牌如何创未来
品牌建设,是当下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的贵州茶产业的关键。近年来,贵州通过“贵州绿茶+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的模式打造茶产业品牌体系,在促进产品竞争力、市场营销力、消费者信任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有力地促进企业增产、农户增收,助推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2月10日召开的第十一届贵州茶业经济年会子活动——贵州茶品牌创新营销思享会上,省内茶叶公共品牌持标单位负责人对品牌的发展策略进行了剖析和分享,为贵州茶品牌建设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思考。
推进品牌建设,要坚持市场导向。2022 年,都匀毛尖的品牌价值估值 43.74 亿,品牌收益排全国第10位,入选了首批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成为了贵州茶产业最具影响力的区域公共品牌。“我们以品牌强产业,富民增收的初心一直未改。我们要抓住机遇,推动更多企业用市场化的观点方式去理解品牌、建立品牌、发展品牌。”黔南州茶叶产业化发展中心主任郑松同时在分享中谈到。品牌建设推动黔南茶产业发展,投产茶园从2014年45.24万亩发展到2022年的120.2万亩,全年茶叶总产值107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推进品牌建设,要深化文化赋能。对于如何讲好茶故事,“湄潭翠芽”就有着十分珍贵的积淀。湄潭县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杨冬认为,“对于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来说,文化是土壤,文化正确是品牌发展立根之本,唯有扎根于文化,品牌才能有灵魂。”2022年,“湄潭翠芽”跻身中国绿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二十强,在深厚的土壤中茁壮生长。
推进品牌建设,要促进标准规范。据铜仁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廷相介绍,铜仁举全市之力合力推进“梵净山茶”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统一建园标准,全力打造干净放心、优质安全的“梵净山茶”品牌原料基地;统一产品标准,确保梵净山茶产品安全、优质,品质稳定、优质优价;统一公共品牌,目前品牌的授权使用企业158家;统一监督管理,确保梵净山茶生产加工各环节质量安全、管控到位。
推进品牌建设,要呵护品牌形象。品牌往往是“打造不易、经营更难”,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在包装上往往同时出现。来自凤冈县茶叶协会的谢晓东认为,“公共品牌就好比‘公共汽车’,辖区内的茶叶企业经许可均可使用,这就需要我们的企业共同去坚守、共同去维护。”凤冈在“准入许可”和“行业自律”的前提下,推出了“五统一”管理办法,即生产标准统一、包装风格统一、门店形象统一、宣传口径统一、标识管理统一,呵护凤冈锌硒茶公共品牌的形象和声誉。
推进品牌建设,要凸显品质特点。在分享中,普安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仕洪围绕“古、早、净、香”四个特点,介绍了“普安红”品牌发展策略,展现了品牌的独特性。“普安早生茶树品种春茶发芽早,在腊月就可采摘新茶,而春节前后就可大量上市,成为全国春茶开采最早的茶区之一。”2022年普安县实现干茶产量9220吨,产值11.83亿元,综合产值17.08亿,惠及带动农户7万余人年均增收1.7万元。
推进品牌建设,要重视宣传推广。据正安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贾波介绍,近年来,正安县积极与媒体、广告公司合作,同时组织茶叶企业参加国内、国际茶博会及茶事活动,大力宣传推介正安白茶50余场次,进一步提升了正安白茶品牌知名度。通过近几年的持续推广,“正安白茶”品牌价值已从2012年的1.06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14.2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