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红色贵阳 | 花溪公园的抗战文化遗迹

图文来源:中共花溪区委党史研究室 | 2021-02-28 16:44

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

花溪公园的建设,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嘉庆年间。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花溪公园被作为一个风景区来建设。这一时期,花溪成为疏散入黔避难灾民和过往抗日将士、文人墨客的理想憩息之地,也因此留下了不少珍贵的文化遗迹。归纳起来,主要有一墓、一亭、两楼、两石刻

一墓,即戴安澜将军衣冠墓。位于花溪公园葫芦坡半山腰。衣冠墓由墓室、纪念碑和广场组成。墓室依山而建,呈半圆形。墓碑是民国贵筑县县长唐棣所立,正中楷书阴刻“陆军二百师中将师长戴将军安澜之墓”。墓碑的上方刻有将军生前亲手所写的诗文。墓室的前方是戴安澜将军的半身塑像,塑像底座雕有周恩来书写的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纪念碑在塑像的正下方,碑正面内容为“戴安澜将军生平简介”,背面是中英文对照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对将军的评价。沿纪念碑石阶而下,是供凭吊的广场。2003年列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在花溪公园提升改造工程中得到修葺。

一亭,即防空亭。位于花溪公园龟山。1939年中央防空学校所建,石柱六角亭。石柱外向分别刻“登高一呼举国防空都有赖”“极目四望万方景物总无穷”“万事莫如防空急”“无防空即无国防”等文字。石柱内向分别刻“国家至上民族至上”“抗战必胜建国必成”“意志集中力量集中”“军事第一胜利第一”“民国二十八年民族复兴节”“防空学校建”文字。2015年9月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在花溪公园提升改造工程中得到修葺。

图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勘北斗

两楼,即花溪小憩清晖楼。花溪小憩系1930年底建,为一西式平房。抗日战争期间,画家徐悲鸿与恋人廖静文在此订婚,作家巴金及爱人萧珊在此结婚。2000年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在花溪公园提升改造工程中得到修葺。清晖楼位于龟山之上,先后曾更名为中山堂、中正堂。系清代进士、循吏周际华所建,为木质青瓦一楼一底二层回廊建筑。楼右侧下方为碑亭,亭内立巨碑,勒《中正公园记》及贵阳县长刘剑魂等的花溪题咏碑刻。戴安澜将军遗体曾停放清晖楼,张学良将军曾登楼游玩。楼及碑亭、碑刻在文革中被毁,遗址现存。

图片来源于携程旅游

两石刻,即“生聚教训”摩崖石刻“無防空即無国防”摩崖石刻。“生聚教训”摩崖石刻位于花溪公园麟山东麓崖壁上。上刻“生聚教训”四个大字,两侧分别刻字“县长刘公剑魂去思”“中华民国廿柒年八月第五区公逢(奉)第五区”字样。“生聚教训”四个大字,为刘剑魂在任贵阳县县长时所书。勒石时间为1938年8月,勒石者为贵阳县第五区官民。“無防空即無国防”摩崖石刻位于柏山东南侧,约8平方米,现已损毁,基本能辨认部分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