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参阅信息丨贵州资本市场发展参阅信息(2025年第53期 总第429期)

贵州资本市场 | 2025-03-21 09:12

一、上市公司陆续“试水”定向可转债重组。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并购六条”鼓励上市公司综合运用股份、定向可转债、现金等支付工具实施并购重组,增加交易弹性。随着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提升,定向可转债支付这一新方式的吸引力不断攀升。近几个月,多家上市公司公告称,拟以发行股份、发行定向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方式进行并购。业内人士认为,可转债“股债双属性”的特性为交易双方提供灵活博弈空间,正成为科技企业整合资源的“利器”。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中定向发行可转债作为支付工具,有利于增加并购交易谈判弹性,缓解上市公司现金压力,延缓大股东股权稀释风险。

根据定向可转债重组规则,上市公司可单独以定向可转债作为支付工具,自行决定重组交易对价全部由定向可转债支付或者搭配部分股份、现金支付。有投行人士认为,可转债本质是债券加股票期权的结合,能够满足双方需求。在制度完善和监管到位的前提下,可转债有望在科技并购领域率先实现主流化,成为并购支付的重要工具之一。

二、深市科创债助力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据《证券日报》报道,截至目前,年内共有21家公司通过深交所发行31单科技创新固收类产品(含科创债和科创票据),发行规模合计达389.20亿元。近年来,交易所债市在支持科技企业融资发展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背后离不开制度的持续优化与创新。在发行制度方面,深交所推出“绿色通道”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硬科技”企业实行科创债“即报即审、审过即发”,极大缩短了发行周期,让企业能迅速获取资金,抓住科技创新的黄金时机。在信息披露制度方面,深交所督促企业详细展示研发投入、知识产权、项目进展等关键信息,特别是对科创投资类及科创孵化类发行人,精准规范其信息披露要点,提升透明度,便于投资者全面评估企业价值与风险,增强投资者信心,吸引更多资金流入科技企业债券市场。此外,增信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为解决科技企业尤其是民营科技企业信用评级受限、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深交所联合中证金融、地方担保公司等多方主体,构建“央地合作增信”等模式。例如,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于2023年以“央地合作增信”模式簿记发行私募债券23天楹GK,完成了深交所首单民企蓝色科技创新债券发行。

三、多地金融部门召开会议,部署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相关举措。据《证券日报》报道,近期,多地金融部门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相关会议,围绕信贷资源配置优化、融资渠道拓展、服务质效提升等方面进行部署,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助力。重庆市组织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议要求,充分发挥债券融资功能,积极做好民企债券项目储备,加大债券承销、投资力度,支持更多民营企业发行债券融资,拓宽融资渠道。用好股权融资方式,实施企业上市“千里马”行动,支持优质民营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民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和再融资。湖南省组织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议明确,要用好信贷、债券、股权“三支箭”,进一步加大民营企业融资供给,拓宽融资渠道。要充分发挥债券融资功能,加大债券承销、投资力度,积极支持更多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用好股权融资模式,支持初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进一步提升跨境融资便利化,服务企业“走出去”。

业内人士表示,民营企业应从多维度把握发展机遇,在融资层面,积极对接金融机构,依据自身发展阶段与资金需求,合理运用信贷、债券、股权等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在创新层面,加大研发投入,借助政策支持与金融助力,加速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投身新兴产业领域,拓展业务边界;在管理层面,不断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规范财务制度,加强风险管控,提升运营透明度与管理效率。

四、各地加快布局壮大产业投资基金,精准灌溉“产业森林”。据《证券日报》报道,当下,产业投资基金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各地加快布局,用金融活水浇灌“产业森林”,形成科技、产业、金融有序循环的良好生态。

各地重视产业投资基金发展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进一步为新兴产业提供资金支持,缓解企业的融资压力;二是通过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特定产业,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三是促进产融结合,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广阔的空间。以深圳为例,根据近日发布的数据,自2015年以来,深圳实缴出资超1500亿元,批次设立13只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累计撬动资本近5000亿元,支持8000多个产业项目,有力发挥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作用。8000多个产业项目中,超1500家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近600家企业成功上市。

转载声明:

本栏目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来源贵州资本市场;本栏目发布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

本栏目的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本栏目所涉信息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本栏目信息引发的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