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高血压,不能只靠吃药
很多人被诊断为高血压后,认为吃药就能控制,这种想法存在局限。药物确实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血压较高或有并发症的患者,需要通过药物来快速稳定血压。
(图片由AI生成)
但药物并非唯一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样关键,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健康的体重、良好的心理状态等,都能有效辅助降低血压,甚至部分轻度高血压患者,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就能控制病情。
生活方式调整对高血压患者的意义重大。比如合理饮食,减少盐、油、糖摄入,多吃蔬果和全谷物,能减少血管负担;适度运动,每周快走150分钟、游泳,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弹性;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可减轻心脏压力;还有管理好情绪,避免长期焦虑紧张,能减少血压波动。这些措施不仅能辅助降压,还能减少药物用量,降低药物副作用风险。
(图片由AI生成)
高血压的治疗需要 “个体化”,不能一概而论。对轻度高血压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先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控制,比如控制饮食、增加运动,观察1-3个月,若血压能恢复正常,就无需用药。
对中度或重度高血压患者,则需要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生活方式改善,这样才能更好地稳定血压。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治疗方案也应因人而异,要遵医嘱制定个性化计划。
(图片由AI生成)
管理高血压,要做到 “药物 + 生活” 协同发力。如果需要用药,要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不要自行停药或减药,以免导致血压反弹。
同时要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每天合理搭配饮食,固定时间运动,保持规律作息,遇到压力及时疏导。定期去医院复查,和医生沟通血压情况,根据身体变化调整治疗方案,这样才能长期稳定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1]汪芳.常见的10个高血压误区,您犯了几个[J].保健医苑,2023(1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