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读字丨一起来发现“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古至今,谁不爱美呢?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就是说,天下的人都认清美好的事物,那是因为丑的存在。美是有标准的,符合这个标准的就是“美”,不符合的就是“丑”。跨越时空,“美”和“丑”是可以互化的。那么,回到原始社会,“美”的标准是什么呢?通过甲骨文的字形,我们就可以看出来。
图1:甲骨文“美”字的各种写法
从甲骨文“美”字的字形可以看出(见图1),甲骨文时代的美,是指头戴大型羽毛(如雉尾之类)或羊角、牛角装饰的冠在跳舞的人。先民们头戴的这些装饰物展示了他们的狩猎能力,而跳舞则是为了庆祝狩猎成功。所以,这就是那个时代“美”的标准。
《说文解字》:
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
翻译成白话就是:美,美味,爽口。字形采用“羊、大”会义。羊在六畜之中是提供肉食的主力。
许慎认为“羊大为美”,但从甲骨文看是有出入的。那么,“美”和“羊”是如何扯上关系的呢?
图2:金文“美”字的各种写法
再看金文“美”字的字形就能看出(见图2),“羽毛”的元素已经不明显了,突出了“羊角”的特征。因为,到了周代,生产力相对发达,人们不再以狩猎为主,华夏族开始注重农业发展,生活相对稳定下来。这个时候,头戴羊冠或者羊形装饰物跳舞,已不再是单纯的“庆祝狩猎成功”了,而是一种和巫术礼仪有关的活动,具有某种社会意义。所以,这个时候 “美”的标准就成了头上戴着羊角跳舞。现在,在云南彝族地区还有一种叫做“羊头鼓舞”的舞,估计就是这种巫术礼仪活动的遗存。
图3:小篆“美”字的写法
小篆“美”字的写法(见图3),基本上继承了金文的样子,线条上更加优美了。
图4:隶书“美”字的写法
到了隶书,“美”字的写法和前面有了不同(见图4),结构上变成了“羊”+“火”,这是为什么?
前面提到,“美,甘也”。也就是说,“美”指的是“美味”。而羊是古人主要的肉食之一,而肥壮的大羊吃起来味道更加甘美。但羊肉又是诸肉中膻味最大的,去除膻味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烤。所以,羊在火上烤就成了“美味”。
图5:“美”字楷、行、草书的写法
当然,“美”除了表示好看、漂亮、悦目以外,还表示满意,得意,称心。美无处不在,这就需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就有了“美学”。
黑格尔的《美学》是西方美学的经典著作,是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鸿篇巨著。书中,黑格尔指出,美学的正当名称是"艺术哲学",确切说是"美的艺术的哲学"。其实,美学就是一种“发现”,无论是建筑、雕刻、绘画、音乐和诗等各种艺术门类,都是在我们身边真实存在的,不同的视角会呈现不同的美感。真正的美学,发自对生活的热爱!
愿我们每一天都拥有美,让美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