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思悟行·贵在有理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以法治护航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

视听产品部 | 2025-02-21 17:15

近年来,贵州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将法治建设融入高质量发展大局,以法治之力护航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大数据产业等特色实践,在多彩大地上书写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省的生动答卷。全省上下紧扣“十一个坚持”核心要义,以法治政府建设为牵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推动法治成为贵州后发赶超的核心竞争力。从乌江流域生态保护的“法治屏障”到“村规民约”赋能乡村善治,从“云上贵州”智慧法治平台到群众“家门口”的普法实践,贵州正以“法治先行”的魄力与担当,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筑牢根基、凝聚力量。

习近平法治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新境界,为新征程上推进法治建设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贵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转化为厉行法治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贵州,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坚持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在履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贵州的“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光荣使命过程中,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关键环节持续发力,以高水平法治护航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

贵阳市筑城广场全景

一、围绕“四新”科学立法:夯实良法善治的根基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及时反映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人民群众关切期待,对涉及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保障人民生活、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抓紧制定、及时修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科学立法的目标方向、任务要求、重要原则、体制机制等进行了全面阐述,深入回答了科学立法中的重大问题,为新时代坚持科学立法提供了根本遵循。贵州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统筹立改废释,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在网络数据发展应用、红色资源保护传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推动制定服务中心大局、顺应时代要求、反映人民意愿、体现地方特色的地方性法规,保障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实施。

2024年“贵州省网络普法行”走进六盘水活动现场

1.制定完善数据立法,丰富网络法治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2024年贵州制定《贵州省数据流通交易促进条例》,规定数据流通交易平台应依法通过网络安全审查,符合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要求。该条例进一步促进贵州数据流通交易,规范数据流通交易行为,更好保障数据安全,充分释放数据价值,培育壮大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发展,以及国家层面《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相继出台,2016年贵州制定的全国首部大数据地方性法规《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需要与时俱进完善,2024年贵州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审议《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修订草案)》,推动贵州统筹规划数字产业发展,培育数据中心、智能终端、数据应用等产业,鼓励引导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等开展数字化转型,按照国家部署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完善跨区域算力协同调度体系等。

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

2.强化红色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

贵州是中国革命的圣地、福地、伟大转折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资源蕴涵着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凝聚着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智慧。贵州将红色文化重点建设工程作为“四大文化工程”之首,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建设为抓手,推动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取得积极成效。为了进一步加强红色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彰显贵州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伟大转折地的历史地位,2024年贵州制定《贵州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条例》,从红色资源的调查认定、保护管理、传承利用以及保障等进行了规范,明确红色资源的概念和载体,突出红色资源的保护优先,聚焦红色资源的传承利用。该条例发挥立法引领作用,推动贵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立法助力“富矿精开”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煤、磷、铝、锰等49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位,“矿产资源大省”名副其实。肩负着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重大使命的贵州,立足“富矿”优势,坚持“精开”战略,大力推进“富矿精开”,着力将资源优势转换为发展胜势,坚持精确探矿、精准配矿、精细开矿、精深用矿,闯出了一条发挥能矿优势、壮大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新路,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为筑牢贵州矿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富矿精开”战略提供法治保障,2024年贵州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审议《贵州省矿产资源条例(草案)》,推动健全完善矿业权制度,有序推进精准配矿,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管理,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完善矿区生态修复制度等。

二、服务“四新”严格执法: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贯彻执行法规制度关键在真抓,靠的是严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严格执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行政执法工作面广量大,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直接关系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心,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根据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贵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全面提高政府依法履职能力,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质量持续提升,为全省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村“村BA”现场

1.依法履职管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项目化、清单化、具体化抓好落实《贵州开展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印发《贵州省支持打造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工作方案》,推动建成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进一步擦亮贵州改革“名片”。着力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的发展、强化和突破,抢抓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机遇,出台贵州省促进行业大模型发展行动方案;印发黔南州深化矿产资源配置改革试点方案,做好“富矿精开”大文章;实施黔东南州创新旅游景区联动工作机制改革试点方案,为全省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积累经验;制定贵阳贵安推进开发区“五优”改革实施方案,推动要素向开发区集中、主体向开发区集聚、产业向开发区集群;扎实推进美丽贵州建设,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走前列作示范。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政策措施》,启动实施营商环境大改善三年(2024—2026年)行动,坚定不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深化政务网络平台服务,贵州政务服务网上联国家平台,横接省直部门系统,下通市、县、乡村各级平台,44053个部门、1694个乡镇、17870个村居入网;68684名审批人员,同上“一张网”,标准化办理;建成平台“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全省109个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一件事”综合受理窗口,累计办件量225万件。

2.深化行政执法机制改革,推进公正文明执法

贵州省制定《贵州省行政执法“十不准”》,明确执法的底线红线,推动全省普遍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和柔性执法“一目录五清单” ,统一执法尺度。出台《贵州省市场监管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贵州省市场监管免予行政处罚清单》,制定《贵州省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三年行动方案》《贵州省城市管理执法(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指南》,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行为严肃执法纪律的通知》,全面推行“721工作法”。 创新执法的3个案例和成果,即毕节市“四个维度推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实现新突破”、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聚焦‘治、建、立’法治护航万峰湖生态综合整治”、遵义市湄潭县“践行‘两山’理念 法护黔茶产业”,被中央依法治国办评选编入《市县法治建设案例选编》一书。

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开展网络普法宣传

3.实施“1+N”行动,深入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如期完成《贵州省新时代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依托基层司法所,全省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425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17224个,城乡居民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基本建成。大力实施“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坚持因地制宜、不搞整齐划一,指导各地开展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差异化探索。在各地建立“1+N”结对清单,创新结对方式,推动村(居)法律顾问和“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机制有机融合。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创新形成的成果《建设法治乡村 助力乡村振兴——贵州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的探索与实践》入选习近平总书记作序的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案例选(政治·法治篇)》。

4.加强制约监督,促进权力规范透明

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的意见》,设置地方各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建立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工作会商机制,建立执法监督与法治督察、纪检监察、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协作机制。陆续开发贵州省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平台、贵州省行政执法监督分析平台,通过数据汇集分析,推进执法精准监督。优化调整法治贵州建设10个关键性结果性指标并持续加强监测调度,在全国率先建立法治督察与法律监督衔接配合制度。贵州省委依法治省办联合省检察院制定《贵州省法治督察与法律监督衔接配合工作办法》,对政府依法行政工作形成监督合力,提升监督效能。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红茶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系点成立

三、保障“四新”公正司法:持续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贵州实践”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正司法事关人民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正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要深入推进公正司法,规范司法权力运行,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公信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公正司法的重大意义、根本保证、目标追求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的公正司法观,为新时代推进公正司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贵州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持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不断促进司法公正,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1.聚焦服务贵州发展大局

2024年,贵州省法院系统大力服务现代化产业建设,持续深化煤矿企业涉法涉诉问题专项整治,推动27处煤矿复建复产,释放产能1320万吨/年,提出16条司法举措服务保障遵义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在全省白酒、茶叶等产业区域设立司法保护联系点21个。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审结涉企民商事案件21.3万件,结案标的金额1204.1亿元,发布民营经济司法保护白皮书,开展“普法进企业”活动1605次,与重庆等地高院建立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司法协作机制。审结知识产权案件5422件,北京某科技公司与贵州某搬家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案入选全国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设立全省首家知识产权法庭。审结破产案件529件,涉及债权1040.67元,成功重整39家企业。护航美丽贵州建设,与四川、湖南、广西等地法院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机制,与省林业局等联合出台意见推进林业碳汇认购。

首届贵州监察机关十佳文化品牌《“检”映“村超”》

2.检察着力“抓落实”“高质效”“强基层”

检察工作坚持以“抓落实”为工作重心、“高质效”为工作主线、“强基层”为鲜明导向,以保障发展为要务,主动融入全省重大战略。开展服务保障“富矿精开”专项行动,办理涉矿案件952件,部署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健全“百园千企”服务企业发展机制。用心守护民生民利,认真落实贵州省委“护苗行动”部署,以检察履职促进“六大保护”协同发力,扎实推进“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协同建立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等民生保护机制82个;围绕建设和美乡村,联合开展农资打假、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监督,助力乡村振兴开新局;围绕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保护办理公益诉讼案件294件,打造《“检”映“村超”》等全国检察特色品牌。部署开展“案件质效提升攻坚年”行动,1个规范执法检察建议获评全国二十佳,10个检察院创建的工作法获评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全年97件案件获评全国典型案例。持续深化数字检察赋能,自主研发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165个,发现线索3.09万条、成案6278件,其中26个在最高检平台上架推广、被全国1000余家检察院应用。

四、巩固“四新”全民守法:着力提高公民法治素养,弘扬优秀法治文化

法律的权威来源于人们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民守法是法治社会的基础工程”,“要加强全民普法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贵州大力开展普法工作,推动全民守法,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完善普法工作机制

贵州省各单位制定年度普法责任清单,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覆盖率达100%。灵活创新普法机制,精准普法成效显著。黔南州坚持共性普法与个性普法相结合,聚焦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刑法、国家安全法等“共性清单”宣传教育,明确64家州级单位普法清单,根据不同部门、不同类别、不同对象制定普法“个性清单”,增强法律法规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从“我宣传什么你听什么”向“你需要什么我讲什么”转变。安顺市实施精准化普法,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头雁项目”“中坚项目”“赋能项目”“强基项目”“育苗项目”和“创优项目”。赤水市将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情况纳入法治督察重点事项,适时开展法治督察,进一步夯实部门普法责任。

贵州“小折耳根”普法表情包

2.创新普法宣传形式

创建特色普法IP,强化网络普法品牌建设。在“Z世代”群体占网民主体超70%的传播环境下,贵州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模式,以精准普法突破传统说教式传播的局限,通过双向互动实现普法内容与年轻受众需求的精准对接。贵州省委网信办推出的"小折耳根"系列表情包,以地方特色食材为原型设计的卡通形象,通过48组动态表情演绎未成年人保护场景,下载量突破300万次。推出“E法黔行”网络普法品牌,开展“线上+线下”普法宣传,在黔东南州、六盘水市等地开展现场观摩活动,获得中央网信办法治局大力指导和支持,全网推出活动信息1200余条,阅读量超1亿次。开展2024年“E法黔行·网络普法看贵州”短视频征集展播活动,收到投稿作品479部,抖音、快手相关话题浏览量已达1.2亿多,并入选由国家广电总局主办的2024年“视听中国”优秀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建立“E法黔行”网络普法新媒体矩阵,依托微博、抖音等大型网站平台,开设网络普法账号,通过法律解读、专家授课、案例分析、情景演绎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将法律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网言网语。

国家税务总局遵义市税务局推出普法优秀栏目“红城税碎念”

推动法治文艺作品创作及表演,毕节市创新推出民法典普法连续短剧《法·点人生》200集,将国家法律法规与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用生动鲜活的故事讲解法律知识,深受群众欢迎,点击、观看量累计突破3亿次。黔东南州、黔南州等地还将“民歌普法”作为重要载体,组织编写了1200余首“法治民歌”,将民族民俗文化运用到了普法宣传和矛盾纠纷化解中。赤水市大同镇“苗家阿妹”发挥能歌善舞、能说会道的特长,以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形式开展法治宣传,引导群众遵规守矩、弘扬乡村文明正能量。

作者:王飞,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法律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