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万屯镇:夏菇产销两旺势头足 科技赋能激活食用菌产业新动能
眼下,由贵州义龙农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运营的兴义市万屯食用菌种植基地迎来夏季香菇丰收季。基地通过自主研发菌种、引入智慧方舱等创新举措,实现产业提质增效,为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万屯食用菌种植基地技术厂长胡显丰说:“菌棒要轻拿轻放,采摘的时候就像这种菇柄,一定要把它采干净,不采干净的话它就会长绿霉,就会影响菌棒,每一批采菇我们首先要把菇采得及时,要采得好,采得及时(菌棒)里面的营养不会被它吸收,菇的产量越高。”
走进万屯食用菌种植基地,整齐排列的大棚内,香菇长势喜人,技术厂长胡显丰正为工人讲解香菇采收要点。在他的指导下,工人们手法娴熟,小心翼翼地将成熟的香菇摘下,放入筐中。
万屯镇贡新村村民秦志惠说:“这段时间香菇大丰收了,(我们)就来香菇棚里采菌,在这里上班还可以,得到3000多一个月。”
万屯食用菌种植基地技术总监毛留伟说:“公司从1月份开始生产,到目前完成夏菇70多万棒,在采收的有30多万棒,目前已经采第二批,这两天的工人在25到35个左右,产量一天3到5吨。销售基本上是供不应求,像我们在南宁、昆明,还有贵阳这几个大的市场都有固定的销售商,每天菇采下来以后进入冷库打冷封箱以后,客户直接下订单付款以后直接拉走。夏菇预计(总)产量能完成70多万斤,产值大概270至280万左右。”
食用菌产业在当地的发展,为周边不少村民带来了稳定的就业机会。
万屯镇贡新村村民陈菊说:“我是从开厂就来的,生产菌棒、搬棒搬包,脱袋、采菇,样样活都在做。香菇产业在我们当地发展很好,很多附近的四五十岁的都在这里找得到事情做,像我一年在基地做得到两万多块钱。”
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关键所在。据介绍,为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种植模式,基地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在菌种培育上实现重大突破,成功掌握自主研发生产技术,既降低了成本,又提升了菌棒质量。基地还计划对厂区进行改造,将装袋、养菌这些环节都规范化,使生产流程更科学;同时,引入智慧方舱这一现代农业“黑科技”,通过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实现食用菌生长环境的精准调控。
万屯食用菌种植基地技术总监毛留伟说:“今年公司给我们下达的生产计划是400万棒,到目前为止完成了30%。公司从去年开始,我们从菌种外购、到自己研发自主生产目前已经完成,所以今年生产的菌棒的菌种都是我们自己生产。后续以智慧农业这块,我们以方舱的出菇来做。公司跟云南一家公司合作引进了3个智慧方舱,从6月份开始试,整个生产过程都是可控,不受气候、不受环境的影响。到目前看出菇是没问题的,菇的质量、还有菇的品质都有所提升,菌棒品质能提升到30%到40%,产量应该提升10%。如果实验成功以后,就可以实现全年全天候的出菇。此外,基地在新品种研发上也取得积极进展。这些市场供不应求的新品种后续推广后,将进一步提升食用菌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万屯食用菌种植基地技术总监毛留伟说:“菌种品种这一块现在也在做一些新品研发,目前为止做有几个品种:像牛排菇、还有牛肝菌,目前市场价格还是可以,供不应求,现在1级菌种已经出来了,所以后面我们在做后期的初步试验。通过这一块品种(研发)、还有基础设施改造以后,想在兴义市把食用菌产业做强做大,来带动本地的农户就业。”
从菌种自主研发到智慧方舱应用,从传统种植到科技赋能,万屯食用菌产业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未来,基地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延伸产业链条,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兴义融媒 韦堂敏 杨明瑜 陆全江
编辑:卢梓和
责编:王 军
编审:张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