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健之声丨铜仁:力争“疑难重症救治”不出区域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病有所医”是重大民生,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深化医改的主攻方向。
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紧紧围绕新时期国家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把卫生健康事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聚焦补短强弱、聚焦破解难题、聚焦健康保障、聚焦合作共赢,急人民群众所需所求,持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健全医疗服务体系,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全面推进“健康铜仁”建设。
加强重点专科建设,
让人民群众看病不再“东奔西跑”
“得了癌症之后,在家人的陪伴下奔波于北京、重庆等城市治疗。”铜仁70多岁的鼻咽癌患者陈某,此前为了得到更好的治疗,一直四处求医。“年纪大了,外出治疗不方便也不利于病情稳定,而且挂号难,费用也高!”这是陈某,也是400多万铜仁群众期盼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共同呼声。
据铜仁市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姚彪介绍,受制于当地的医疗条件,曾经铜仁近80%的肿瘤患者和陈某一样选择外出治疗。“现在,随着我们肿瘤规范化诊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又像陈某一样选择回来治疗。”
铜仁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成立于1993年,是贵州省成立较早的肿瘤专科,也是全市唯一集肿瘤预防及治疗为一体的专科。
“我们肿瘤科成立的时间比较早,已经有20多年了,以前不管是对肿瘤的认识,还是治疗的方法和水平都比较低,造成了大量的肿瘤患者选择外出治疗。”姚彪说,为了让铜仁的肿瘤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近年来,医院高度重视肿瘤科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肿瘤中心,并同步建成集基因诊断、分子检测、细胞培养、科研及教学为一体的肿瘤中心实验室。
如今,铜仁市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已成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创建单位,能让当地患者就近获得优质高效的诊疗。“随着我们肿瘤规范化诊治水平的提高,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回流治疗、就近治疗。”姚彪说。
“重点学科建设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建成和形成一批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势在必行!”铜仁市卫生健康局医政科负责人杨刚告诉记者,市卫健局始终将重点专科建设作为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2021年全市整合资金4740万元,着力提升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为确保专科建设建就建成、建就建好、建就建强,市卫健局还组织对全市建设期满三年的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开展复审,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开展交叉检查,对国家级、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和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开展中期评估,对建设期满三年的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开展验收评估,真正打响重点专科“品牌”,形成急难重症在本市解决,一般重症和常见病、多发病在区县解决的医疗格局。
截至目前,铜仁市共培育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个,建成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立项10个,建成市级临床重点专科91个,省级妇幼保健特色专科4个。
抢抓莞铜协作机遇,
确保医疗技术不断实现新突破
“医生您好!我得了脊髓型颈椎病需要手术治疗,现在还有东莞骨科专家在你们医院吗,我想请他们帮忙看看……”8月31日,铜仁市中医院骨伤科接到一位远在浙江省温州市务工的黄女士的电话。
电话里黄女士告诉医生,早上起床时因头晕跌倒在地,当即感觉双上肢疼痛、麻木、乏力,活动笨拙,不能完成拿筷子、水杯等精细动作,到当地三甲医院检查,被告知患有脊髓型颈椎病,需要手术治疗。
“患者是铜仁本地人,早就听闻铜仁市中医医院骨伤科长期有东莞骨科专家帮扶,就想回铜仁进行手术治疗,也方便家里人照顾。”铜仁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副主任黄三廷说,接到患者的治疗需求后,医院随即对患者的病史、辅助检查等资料进行详细的收集,并联系东莞市中医院脊柱骨科专家卢国樑、庄沙斌教授为患者进行远程会诊,制定了详细的诊疗方案。
手术方案确定后,卢国樑、庄沙斌由东莞赴铜仁市中医医院,在相关科室的配合下为患者成功施行了手术。而这也是铜仁市中医医院顺利实施的首例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手术,代表着该院在脊柱颈椎疾病诊治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神经脊柱外科成功开展首例显微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
万山区人民医院乳腺中心成功开展首例乳腺癌手术;
碧江区人民医院独立成功开展腹腔镜保胆取石取息肉手术;
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独立完成冠脉支架植入术;
……
近年来,借助东西部医疗协作平台,一项项曾经让铜仁群众不得不“舍近求远”的医疗技术,不断实现新突破。
“抢抓莞铜协作机遇,借助东莞优质的医疗资源,不断补齐铜仁医疗卫生短板,不断加强疑难重症治疗水平,全面提升医疗水平和管理能力,让群众看病就医少跑腿、不折腾。”铜仁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熊明说。
去年初,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当前新形势、新任务,对新一轮东西部结对帮扶关系进行优化调整,明确“十四五”期间,由广东省东莞市对口帮扶贵州省铜仁市10个区县。同年4月,东莞、铜仁正式签订《“十四五”时期莞铜东西部协作协议》。
从医院结成对子,到专家倾力帮扶,再到学科建设……在莞铜协作的历史机遇下,莞铜两市卫生健康局高起点谋划,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带头互访考察,签订《“十四五”时期莞铜东西部协作卫生健康框架协议》,联合印发《“十四五”时期莞铜医疗卫生协作工作方案》,明确东莞市32个镇(街)医疗卫生单位“组团式”帮扶铜仁市各级公立医疗卫生单位,东莞市42家医疗卫生单位结对帮扶铜仁市38家医疗卫生单位。铜仁市卫生健康局还印发《援黔医疗赴铜帮扶服务工作细则》,进一步强化东莞援铜专家工作、生活环境及后勤保障。
选派5名医疗卫生管理人才到铜仁5所示范性医院挂职任副院长,有序推动示范性医院建设;5家帮扶医院派出16名医疗卫生人才帮扶松桃县人民医院、沿河县人民医院,全力落实组团式”帮扶工作任务;组织“东莞市最美天使志愿服务队”40余人来铜开展义诊、学术讲座及医院查房等活动……随着一项项协作的不断深入,铜仁市医疗卫生事业步步登高,医疗技术水平频频提升,为健康铜仁注入了全新动力。
2021年,东莞共选派57名医疗卫生专家到铜仁开展帮扶,2022年新增帮扶专家79名,目前还有72名医疗卫生专家在铜开展帮扶工作。
“‘看病难’,主要难在看知名专家,根本原因是优质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熊明说,要实现群众不出门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单靠东莞的帮扶力量还远远不够。
为了促进优质资源下沉,省卫生健康委、省乡村振兴局、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十四五’时期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工作方案》,在省卫生健康委的统筹部署下,协调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贵州省肿瘤医院、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贵阳市妇幼保健院、铜仁市人民医院等省、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铜仁各县级医院,有效促进了全市基层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
今年4月,铜仁市9家县级医院入选全国“千县工程”医院,分别为万山区人民医院、玉屏县人民医院、江口县人民医院、松桃县人民医院、印江县人民医院、石阡县人民医院、思南县人民医院、德江县人民医院、沿河县人民医院,数量占比位于全省市州前列。
截至目前,铜仁市现有公立综合医院15家,其中:三级甲等1家、三级乙等3家、三级2家、二级甲等4家、二级3家、一级2家;公立中医医院8家,其中:三级乙等1家、三级2家、二级甲等5家;公立专科医院1家,妇幼保健院11家。县级医院中,三级以上医院占比在全省各市州中排名第一。
全市共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049家,其中,乡镇卫生院1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6家,村卫生室269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72个。获省级批复达到基本标准77家,国家通报表扬达推荐标准12家,创建社区医院12家、二级综合医院3家。
建好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力争疑难重症救治不出区域
10月12日,在铜仁市人民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教学科研实训基地项目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吊塔耸立,挖掘机、工程车正在有序作业,工人们正忙着一层墙柱二层梁板的浇筑准备工作。
“国庆都没有休息,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加班加点,加快施工进度。”铜仁市人民医院基建科副科长刘晓衡介绍。
铜仁市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总投资2.5亿元,总建筑面积49595平方米,项目建设包括传染病区、教学科研实训基地以及医疗信息化工程及配套附属设施设备。
“项目建成后,将促进铜仁医疗、科研、教学、人才培养、信息化等方面的全面提升,更好地满足区域内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熊明介绍,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是“十四五”期间贵州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决策,对于进一步推动贵州省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切实推进省级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打造区域医疗高地,全面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规划,未来5年,贵州省将在铜仁市、黔东南州、毕节市、黔南州、六盘水市5个试点地区建设5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铜仁市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是全省开工建设的首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近年来,铜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把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写入铜仁“十四五”规划,纳入“健康铜仁”建设总体部署,列入铜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
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单位分管领导任成员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编制了《铜仁市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案》《铜仁市推动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政策保障清单》,拟定了《铜仁市人民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支援医院专家相关待遇管理办法》,签订了《贵州省人民医院 铜仁市人民政府共建铜仁市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协议》,统筹发改、财政、卫健等部门力量,全力推进中心建设。
“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寻求输出医院——省人民医院更进一步的支持。”熊明说,今年8月29日,铜仁市人民政府、铜仁市人民医院与贵州省人民医院签订了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在开展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省人民医院将调动优质医疗技术资源,在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和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专家支持、学术交流、科研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铜仁实现临床、教学、科研水平上的全面提升,更好地为周边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健康服务。
“通过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省域内优质医疗资源向群众身边延伸,提升区域内医疗机构重症疑难复杂病的诊治能力和服务水平,让群众就近享受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力争2025年,跨区域就医大幅减少,基本实现‘疑难重症救治不出区域’目标。”熊明坚定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