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唯一黑颈长尾雉集群分布地 紫云拟建省级自然保护区

2019-06-06 17:12

6月5日,“黑颈长尾雉省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考及总体规划”项目在贵州紫云启动。启动仪式现场

据了解,保护区目前投入专项资金300万元,用于项目申报、科考及规划编制工作。保护区拟建规划面积约11000公顷,其中规划区的核心面积约5900公顷,缓冲区规划面积约3100公顷,试验区规划面积约2000公顷。
启动仪式现场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将有效保护黑颈长尾雉,维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对于优化全省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也有积极作用。

新闻链接:
黑颈长尾雉又名地花鸡,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全球濒危物种。根据已有资料显示,它在国内仅分布于云南西南部和广西西部少数地区。该物种也曾记载在贵州罗甸、望谟等地有分布,但在这些区域已多年没有再发现过。

黑颈长尾雉(左雄右雌)

2015年12月,我省科研人员成立项目组实地调查发现,安顺紫云县纳容村、四大寨、火花等地分布有一定数量的黑颈长尾雉。

为确认其分布范围及种群数量,科研人员在该区域安装了200多台红外摄像机,进行了长达5年的红外摄像机监测。初步估算,分布在该区域的黑颈长尾雉种群有60只左右,是目前发现的,在贵州唯一的集群分布地。

红外摄像机拍摄到的黑颈长尾雉

研究人员发现,在紫云那容、四大寨等地,黑颈长尾雉仍然活动频繁。林区内地形复杂,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是黑颈长尾雉种群的理想自然生存场所,大面积的栎类林种子和松林种子则为黑颈长尾雉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通讯员:安顺台 刘秋雨 紫云台 龙尚武
撰文:彭瑾
摄像:范晨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