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站,贵州|藏在面具下的远古回音——德江傩戏

文旅综艺节目部 | 2024-01-19 10:35

生命万物的活力呈现出多彩多姿的样貌,并在生生不息地传承与发展中演变,以灵性为核心的思维模式成为贵州各民族沟通交往的一种渠道。由贵州省委宣传部指导、贵州广播电视台卫视中心制作、“贵州大曲”冠名播出的《这一站,贵州》(第二季)第五集“敬”,走进铜仁市德江县稳坪镇,近距离感受了依然活跃在当地老百姓生活中的一种特殊的灵性文化——傩文化。

德江傩戏源自古老的祭祀文化,盛行于商周时代,在宋代前后受到民间歌舞、戏剧的影响,开始演变为旨在酬神还愿的傩戏。傩戏节奏明快、内容丰富、结构紧凑,演出目的是驱邪纳吉、酬神娱人,祈求人丁兴旺、家宅平安、老人高寿、小孩顺利成长等,深受百姓的喜爱。

面具作为傩戏的灵魂,是刻画傩戏人物性格特征、面部神态的主要道具。威武庄严的是神,狰狞可畏的是魔。国家级⾮物质⽂化遗产传承⼈安永柏在节目中说:有些唱词,不戴面具就唱不了,戴上面具感觉就来了,因为“神”会帮忙提词。傩戏表演者们充当了人们与“神”的桥梁,把人们的愿望通过傩戏转达给“神灵”,又把“神灵”的“庇护”转达给人们,从而构成了这个民间戏剧文化的酬神内涵。

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古代剧目等也是傩戏表演的内容,如《关公斩蔡阳》《安安送米》《甘生赶考》等,用当地土语唱出,朴实自然、通俗易懂。加上惊心动魄的傩技表演,构成了傩戏娱人的内涵。

酬神与娱人二者有机地结合,满足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在傩戏表演中,“神仙”不再高高在上,也并不“天威难测”,而是和蔼、亲切、可交流的存在。更多关于傩戏的精彩内容,敬请关注由“贵州大曲”冠名的《这一站,贵州》(第二季),本周六晚22:10锁定贵州卫视,一同感受贵州灵性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