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节”特别策划丨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镜”观一医 消化有“谊”——“早癌筛查:守护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原创 | 2025-08-19 12:13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和饮食习惯的变化,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尤其是消化道早癌,因其隐匿性强、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常被忽视,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守护生命健康的关键。

在2025年“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聚焦消化道早癌筛查,为您揭开消化道早癌的神秘面纱。本期特别邀请到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周晓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中心副主任医师 王俊雄深入讲解早癌筛查的重要性、技术手段及预防策略,帮助大家树立科学防癌意识,筑牢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精彩问答:

Q:很多人对“早癌”这个词有点陌生,到底什么是“早癌”?它和我们常说的癌症有什么区别呢?

A所谓的早癌就是肿瘤的早期阶段,那么它的反义词就是进展期癌。针对我们“消化道早癌”来说,因我们消化道的管壁要分为五层结构,粘膜层、粘膜下层、固有肌层、外膜或浆膜层。那么“消化道早癌”,其实就是累积到粘膜层或者是粘膜下层的这部分肿瘤叫做“消化道早癌”。它如果再往深,达到了固有基层或者已经侵润到外膜或间膜层的话,就叫进展期癌。

为什么要这么分呢?是因为我们“消化道早癌”如果累积到粘膜下层的话,其实是可以做内镜下切除的。如果能够达到临床治愈的情况下,其实5年的生存率能够达到90%或者是95%以上,相对于这种进展期癌,尽管有一部分能够做手术,一部分不能做手术的话,那么他大概5年的生存率也就不到30%。所以,我们提倡这个“消化道早癌”的一个早期诊断是非常关键的。

Q刚刚提到的这个“消化道早癌”,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哪些器官部分呢?

A其实消化道很长,我们关键就是要重视食道的“早癌”和胃的“早癌”,还有结肠的“早癌”。因为这三部分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加在一起,其实是远远高于其他肿瘤的发生率,且我们目前在内镜底下是可以检测得到这三个部位的肿瘤的。

Q目前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没有哪儿不舒服,为什么要去做检查,为什么要去筛查?如何纠正这个观点?

A首先,这个观点是绝对错误的。消化道的“早癌”如果给它定义一个症状的话,那么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症状”。有些人如果出现了一些轻度的上腹不适或者是腹胀,如果这个时候你积极地进行检查,可能可以及时地发现早期癌症。如果已经出现了持续的腹痛,甚至便血,或是出现了一种进行性的消瘦,往往这个时候再来检查的话,他的肿瘤已经发展为了进展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晚期肿瘤了。

Q哪些人属于消化道早癌的高危人群,需要特别注意要去做早癌筛查呢?

A其实我们全球的或者我们全国的结肠癌,它的发病人群是从50岁开始升高,如果是从结肠腺瘤性的息肉进展成为结肠癌的话,大概需要10~15年的时间。所以我们需要把这个筛查的时间从50多岁往前移10年,这样有利于我们发现这种腺瘤性的息肉,及时把这个癌症的种子切断,这样它就不会再进展成为结肠癌了,所以我们一般是建议我们进行“消化道早癌”的筛查是从40岁开始,每5年到10年检查一次。我们一般建议从40岁开始就进行人生第一例的胃肠镜检查。如果家里面有胃癌或者是结肠癌的患者,那么就是结合他家庭里面最年轻的患者,以他的这个年龄,再提前5年的时间进行消化道的一个“早癌”的筛查。

Q有数据显示,在我国主动做胃肠镜筛查的人群不足15%,很多人因为“恐惧”而放弃了筛查。有没有其他的方式也可以有效达到筛查的目的呢?

A胃肠镜是我们进行消化道肿瘤检查的一个金标准,能够达到90%以上的检出率。胃镜也有很多功能,包括放大、电子染色、结合人工智能进行异常部位的捕捉等功能。同时,发现异常的部位,我们可以进行活检,这样能够达到精准发现。当然也有其他的检查方法,比如粪便检测,即粪便的潜血检测,从口腔到肛门,只要出血超过5ml,我们就可以检测到便潜血阳性,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检测方式。

还可以查DNA检测,测DNA的甲基化,或者是查一些癌基因等等,也能够达到大概60%或70%的消化道肿瘤;也可以通过抽血化验,查肿瘤标志物,如胃蛋白酶原、胃泌素等等,也能够达到一部分肿瘤的筛查。还有一个就是做呼气实验,可以查碳13或碳14的一个呼吸检测,来查胃里的幽门螺旋杆菌。如果能够及时地发现幽门螺旋杆菌,也是能够及时排查出一部分消化道肿瘤的病人。

Q无痛胃肠镜是如何进行检查的?

A无痛胃肠镜就是在你在做胃肠镜检查之前,麻醉医生经过静脉,先用静脉的镇静镇痛的药物让你完全地睡过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再进镜子,进行一个内镜检查,包括胃或整个结肠的检查。那么,在做之前,也会有人考虑,这个麻药麻了之后会不会出现一些危险?其实我们麻醉医生也很担心这个问题,所以他在做之前会对你进行一个很全面的麻醉评估。比如说,要求心电图要达标,不达标麻醉医生也不会给你麻醉的。所以,我们是没有必要过于担忧,保证在你安全、无痛的情况之下做这个胃肠镜。

Q胃镜是发现早癌的“金标准”,那这检查做得好不好、到不到位,直接关系到能不能查出问题?一次能真正查出问题的高质量胃镜检查,关键得抓住哪些环节?

A第一个环节就是检查前的准备,是相当关键的。比如做胃镜,我们可能需要空腹6~8个小时,把胃整个排空了以后再做。当然并不是说一点水都不能喝,有高血压的患者,可能一口水把那个降压药咽了也是没有问题,避免术中出现血压很高的情况。肠道的准备,也很关键,一个好的肠道准备直接决定了这个息肉检出率和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需要术前2~3天不能吃高纤维的食物,特别是茴香、韭菜、粗粮等需要避免。

第二个就是在检查的过程当中,需要有发现早癌的思维。要看到粘膜的基本的情况,它是一个怎样的粘膜背景,粘膜背景直接决定哪种消化道肿瘤是高危的。我们带着早发现早癌的思维去做胃肠镜的话,检出率才能高一些。

第三个就是我们有很多高精尖的内镜手段,比如放大内镜、人工智能辅助异常病变的识别等这些方式我们都要用到,这样就能更好地提高我们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

Q做一次胃肠镜大概能管多久?多久又得做一次?

A我们分两类。一类是体检人群,如果你做了胃肠镜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那么就每5~10年做一次。但是,发现你存在有萎缩性的胃炎,那么一般建议每一年都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查以及胃镜的经查。如果发现有腺瘤性的息肉,那么一般建议每2~3年再进行肠镜复查;如果复查肠镜之后没有发现腺瘤性息肉,整个肠道完全是健康的,那么就可以把检查的周期延长到5~10年。

Q除了以上谈到的内容,两位医生还有没有其他的误区要给大家做个提醒?

A第一个误区,就是“有的人会觉得年轻人是不是不得癌,是不是40岁以后才开始得癌?”其实,我们随着无症状筛查的病例越来越多,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年轻人有得消化道肿瘤的风险。那么年轻人得的癌往往是一种比较恶的肿瘤,我们叫“低分化的腺癌”。如印戒细胞癌,这种都是进展特别快,而且发现得都是比较早的病变,都是无症状查发现的早癌病例。所以,年轻人并不是不得癌,只是得的癌少,但得的癌都往往都比较严重。所以,年轻人也需要加入到无症状筛查的团队中来,并不是说只有40岁才需要筛查胃镜和肠镜,年轻人也是需要的。

A还要提醒大家,不要以为一次的胃肠镜检查就一劳永逸,因为它这个肿瘤它是逐渐进展的,它是可能会随着你的年龄的增加,它发病率会增高的,所以一定要按照我们的建议,每5~10年进行一次我们的胃肠镜的体检。

Q最后跟大家呼吁一下尽早做“早癌筛查”。

A消道早癌最大的症状就是没有症状。所以,不要等到有症状了再来做胃镜和肠镜的检查,应提倡无症状的筛查。我们说发现一例早癌,拯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这个都是实实在在的案例,也是实实在在的益处,建议大家都早点来做胃肠镜的检查,我们也会运用更多的更好的办法让“消化道早癌”精准检查和精准的治疗。

A最后,希望大家每个人都作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如果普通人总是觉得癌症离我们很远,那可能容易被癌症找上门。所以,我们一定要警钟长鸣,一是生活方式要健康,比如一些高脂食物,一些深加工的食物尽量少用。如果是你真到了40岁,那应该把体检、胃肠镜的体检提上的日程,保证人体的消化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