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企业ESG发展报告2025》发布

农民日报客户端 | 2025-11-21 16:03

11月19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指导、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农业企业 ESG 发展报告2025发布会暨农业企业ESG实践创新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农业企业 ESG 发展报告 2025》正式对外发布,系统揭示了我国农业企业 ESG 披露特征与可持续发展新动向。

发布环节中,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孙东升研究员解读了报告核心内容。ESG是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更好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和治理的正向影响。报告显示,我国农业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整体呈现“稳健发展、梯度分化”特征,行业平均披露率达72.57%,头部企业接近全覆盖。其中,畜牧业、调味发酵品行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披露率位居前列,分别为79.09%、78.84%、76.17%,而林草业、渔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披露质量看,企业已深度认可ESG风险机遇对长期发展的影响,但存在“重风险、轻机遇”惯性,多数企业目标合理性与长远性不足,乡村振兴、生物多样性等农业特色议题尚未被广泛视为重要性议题。

在发展诊断方面,报告构建了“14议题-4支柱-3维度”的农业上市企业可持续发展诊断体系。结果显示,农业企业可持续实践水平呈“中间大、两头小”分布格局,整体处于“进取阶段”。环境维度分化明显,部分企业环境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社会维度整体水平偏低但同质化明显;治理维度平均得分最高,龙头企业治理体系更为完善。分行业来看,农业服务业、乳制品行业表现相对领先,在气候变化应对、污染防治等议题上成效突出。

报告首次创新引入ESG价值核算,通过货币化因子量化企业环境与社会价值贡献。数据显示,2022-2024年,农林牧渔、饮料乳品等行业创造ESG正向净影响的企业数量和占比持续增长,酒类行业环境排放及资源使用强度呈下降趋势,环境影响逐步改善。

与会专家对报告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构建了具有农业行业特色的评价与诊断框架,全面呈现了农业企业在信息披露、绿色发展等方面的进展与短板,为政策制定和企业管理改进提供了重要参考。ESG 实践已从农业企业的“选择题”转变为“必答题”,不仅驱动农业发展模式变革,更在重构城乡互动生态、筑牢全球竞争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在实践创新研讨环节,中国圣牧、新希望六和、佳沃集团等企业分享了典型经验。中国圣牧在乌兰布和沙漠打造有机生态产业治沙体系,累计改造35万亩沙地为绿洲;新希望六和以科技驱动全产业链节粮减排,3年节约粮食150万吨;佳沃集团通过数字智能化助农行动,带动20万亩种植和10万人次就业;大北农、蒙牛、先正达集团中国则分别在种业创新、全链绿色转型、农业服务升级等领域展现了龙头企业的生态担当。

与会嘉宾表示,报告的发布有助于夯实农业领域ESG基础研究,为监管部门完善政策、金融机构开展绿色投融资、企业提升治理能力提供重要依据。未来,需进一步加强企业差异化披露引导、关键环节规范指引,持续推进行业协同与资源整合,提升披露水平与数据质量,让 ESG 理念深度融入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

作者: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丽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