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参阅信息丨贵州资本市场发展参阅信息(2025年第62期 总第438期)
一、支持保险公司发起设立私募证券基金,投资股市并长期持有。据《中国证券报》报道,近日,金融监管总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从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机制、产品体系、专业能力和风控能力建设出发,提出7方面20条措施。《实施方案》要求,加强科技金融产品体系建设。一是加大科技信贷投放力度。加大科技型企业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投放,灵活设置贷款利率定价和利息偿付方式。对于经营现金流回收周期较长的流动资金贷款,银行可适当延长贷款期限,最长可达到5年。二是优化科技保险保障服务。引导保险公司健全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提供覆盖科技创新活动全流程的保险产品。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和相关从业人员保险供给,提升健康管理、养老服务、职业责任等方面保险保障质效。三是推进科技金融政策试点。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有序扩大至具备经济实力较强、科技企业数量较多、研发投入量较大、股权投资活跃等条件的地区,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深化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支持保险公司发起设立私募证券基金,投资股市并长期持有。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研究扩大试点银行、地区和企业范围,支持科技企业特别是“链主”企业进行产业整合,畅通资本循环。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发展知识产权金融业务,研究扩大知识产权内部评估试点。四是加强与创业投资等机构合作。鼓励银行依法合规与投资机构合作开展“贷款+外部直投”业务。鼓励保险机构加大创业投资支持力度,发展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五是支持科技型企业债券融资。鼓励银行机构为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发行科创票据、资产支持票据、资产担保债券等提供承销服务。支持银行保险机构、资产管理机构等加大科创类债券投资配置力度,推动保险机构投资资产支持计划等证券化产品。
二、上海市委金融办等八部门联合开展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专项活动。据《上海证券报》报道,近日,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上海市委金融办、上海金融监管局、上海证监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上海金融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暨开展“2025年上海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月”活动的通知》。《通知》要求金融机构着力做好相关工作:一是优化民营企业多元化融资供给。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强化对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民营企业的融资供给。鼓励民营上市公司通过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开展市值管理。支持新质生产力等领域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发债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积极开展供应链票据业务,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效率。积极发挥上海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平台功能,更好满足民营企业股权融资需求。二是完善融资增信和银企对接的长效机制。健全民营企业融资增信机制,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一站式”线上政府性融资担保服务。充分发挥上海市融资信用平台和人民银行资金流信用信息平台作用,提升金融服务精准性和效率。持续推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提升各区融资服务中心功能,畅通企业融资问题快速反映和解决渠道。
三、广期所设立首批“助绿向新”产业基地,助力打造产业链风险管理生态。据《广州日报》报道,4月1日,广州期货交易所发布公告称,经过综合评选,江西九岭锂业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成为首批广期所“助绿向新”产业基地。据广期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期所于2024年9月12日启动“助绿向新”产业服务计划,围绕助力绿色低碳转型、服务新质生产力实施一揽子产业培育举措,建设产业基地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为推动产业基地充分发挥作用,切实发挥基地设立的效果,并尽快积累基地的组织和管理经验,交易所对申请企业的行业规模、期货市场参与运用情况等进行了综合评选,优中选优,最终确定了首批基地企业。
下一步,广期所将联合产业基地,通过组织培训、编写案例、推广运用模式等方式,充分发挥基地企业利用新能源期货工具的经验优势,共同培育和服务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帮助产业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生态。产业基地还将为广期所完善业务规则制度、研发新品种、跟踪了解市场和产业发展动向、提高市场服务水平等方面提供支持。
四、上海未来产业基金首次出手,拟战投中国聚变能源。据《上海证券报》报道,4月1日,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发布消息称,拟战略投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据悉,这是该基金自2023年成立以来的首个直投项目,标志着上海国投公司正式切入未来能源领域的核心赛道,也为我国可控核聚变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注入百亿级资本动能。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成立于2025年初,总规模达100亿元,存续期15年,由上海未来启点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负责运营。该基金瞄准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以15年的长周期主动培育,重点挖掘具有前瞻性颠覆性的科技项目进行培育,旨在通过耐心资本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
业内人士表示,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此次投资,不仅是资金支持,更意在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基金将通过资源整合,加速超导材料、高温等离子体控制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并促进上下游企业形成创新联合体。
转载声明:、
本栏目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来源贵州资本市场;本栏目发布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
本栏目的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本栏目所涉信息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本栏目信息引发的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