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女生9年近视飙到1600度,后巩膜加固术为眼球穿上“防护甲”

2025-04-16 16:06

21岁的小吴(化名)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从初中开始逐渐加深的近视,右眼近视到700多度,左眼竟在9年间飙升至1600度。更让她揪心的是,最近一次检查中,医生发现她左眼出现“视网膜劈裂症”,右眼也存在高度近视引发的眼底病变。最终,医生为她开具了“后巩膜加固术”的治疗方案,也就是为眼球加上一层“防护甲”,阻止近视进一步恶化。

视力失控:9年近视飚到“千度深渊”​

9年前,小吴开始感觉眼睛出现了近视,但随着学业压力增大和用眼强度增加,她的视力逐年下滑。“每年至少涨100度,到现在左眼已经到了1600度。”小吴回忆,为了控制度数,她试过角膜塑形镜和其他控制手段,但效果甚微。不久前,她打算做近视手术,到当地医院检查,结果被诊断为“双眼病理性近视”,左眼视网膜劈裂症尤为严重,无法进行屈光手术。

“病理性近视患者的眼轴会不断拉长,导致视网膜变薄、裂孔甚至脱离,最终可能失明。”贵州普瑞眼科医院角膜眼表科主任曾圆圆解释,小吴的眼轴长度已到30毫米,远超正常眼球(正常成年人眼轴约24毫米),属于超高度近视范畴,且已出现不可逆的视网膜结构损伤。

手术解危:为眼球装上“防护甲”​

医生建议小吴尽快接受“后巩膜加固术”。这一手术通过将异体巩膜或生物材料植入眼球后部,增强巩膜强度,阻止眼轴进一步延长,从而减缓近视进展。

“就像给失控的气球‘踩刹车’。”曾圆圆比喻道,手术不仅能限制眼轴增长,还能改善视网膜血供,降低黄斑劈裂、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风险。小吴的案例中,左眼视网膜劈裂症已威胁到中心视力,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不可逆的视力丧失。

术后恢复:重建希望

和患者沟通后,国内著名的角膜移植手术专家刘红山教授和曾圆圆主任将异体材料精准贴合至小吴的后巩膜,通过缝线固定。曾圆圆表示,患者术后效果一般需要半年到一年左右评估,起效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主要取决于手术材料和个体恢复差异。目前用于后巩膜加固的材料有多种,如异体巩膜和新生物材料等。不同材料与患者巩膜融合的时间不同,因此起效的时间也有所差异。比如异体巩膜一般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见效。另外,每个患者的眼部结构、身体状态以及术后恢复情况都有差异。病情较轻可能3个月左右就能起效,而病情较重可能需要半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病理性近视的防控需多管齐下。”曾圆圆强调,患者术后需定期复查眼底,避免剧烈运动,并通过户外活动、科学用眼等延缓病变。

专家警示:高度近视≠普通近视

国家卫健委《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指出,近视度数超过600度或眼轴超过26毫米即为高度近视,其并发症致盲率显著升高。

“对于每年增长超100度、眼轴过长或已出现眼底病变的青少年,后巩膜加固术是控制病情的有效手段。”曾圆圆呼吁,高危人群应尽早干预,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