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草木灰烤乳猪,看似无法下咽实则真香定律!

傣族的饮食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酸,这是由其居住的环境决定的,傣族居住在地域开阔较为平坦的地方,所以海拔都比较低,长期受地域气候、气温等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致使他们的饮食也很不一样。因气候炎热所致,味喜酸、辣、苦(凉),三者皆可助开胃化食,消暑解毒杀菌。
傣族人嗜酸,是从一开始的外界生存演变成自身的饮食习惯,是人类与自然作斗争的智慧成果,是一个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最朴素、最直接、最有效的习俗,最终成为了傣族饮食文化中最亮眼和最能展现民族特点的一种反映。
火烧猪是盈江县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美食,火烧猪原本是盈江傣族人民的传统名菜,由于风味独特,回味无穷,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逐步在全县各民族中流行开来。
火烧猪的选材:
火烧猪是傣族待客的一道上等菜,烹制方法十分讲究,首先是选料。首选本地品种20—30千克左右的土猪或小耳朵猪;其次,可选二代野猪、藏香猪或皮毛棕红色(或花斑状)瘦肉型二元杂交猪,毛光滑、皮质厚、肥瘦适中,大小适宜经检验检疫合格的健壮小猪。
火烧猪的宰杀:
用冷水把宰杀后的小猪浑身淋湿,用一把把稻草在猪身上燎烧,每燎一处赶紧用竹片使劲刮或用手薅,把体表皮毛刮干净,然后用锋利的小刀剃刮浑身污垢,冲洗干净后开腹剖出内脏,注意开腹口不能过大,防止后期烧烤时腹腔填充物脱落。
火烧猪的烧烤:
用一根粗细适中的生竹竿从猪的肛门部位穿透嘴巴,前夹开口、浑身涂撒食盐使其更加入味,然后可用水香菜、芭蕉叶、缅桃叶、砂仁叶或草果叶等,任选一种食材洗净后塞进猪腹腔,使其填充饱满待烧。为了让腹腔里面的肉也能熟透,也可把开膛后的猪先烧至半熟再进行填充,用细铁丝或竹篾将刀口缝合后又重新上架烧烤。
一头火烧猪品质的优劣,完全取决于烧猪表皮的火候、技巧。刚开始烧时,要用尖刀或竹签把猪全身戳破一些小口子,以防止烘烤加热之后,整个猪皮开肉绽。火烧猪也是一道功夫菜,在整个烧制过程中,不能有一丝马虎,要时时紧盯猪的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所以在烤的过程中,火力既不能过猛,也不能光定在一处烧,还要慢慢地不停翻转。
为了保证烧得熟透、受热均匀、皮质焦黄,要经常移动火堆或用竹笆扎成火把来回烧烤或定点烧,烧猪的燃料主要有柴禾或稻草。用新收割的稻草烧起来有一股稻谷的香味,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为防止猪皮烧得过焦,要用备装饮料瓶的食盐水适时喷洒,当猪完全烧透后,再用草木灰和盐水调成的稀灰浆均匀地糊上,又架在火上烧烤,烧的时候糊上的灰浆会随着溢油脱落下来,要及时用调好的稀泥灰又糊上去。就这样不断的翻烤、糊灰浆,大约两小时左右就完全烤熟了。
为把猪皮烘得糯软,这时,得把火堆移开,只留燃着的火碳,把猪放到碳上。放之前先把芭蕉叶或淋湿的稻草垫上一层,上面同样再用芭蕉叶和淋湿稻草盖上一层,然后再用干稻草把猪捂得严严实实地再烧片刻,让火的余温把整个猪焐上半个小时就可以了。扒开捂着的稻草,把烤干的泥灰剥掉,再用清水冲洗,一边水冲,一边用丝瓜络轻轻搓洗,洗净后把水份弄干即可。
文字来源:德宏文旅
(实习编辑:李金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