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小镇里的“时空穿梭”——贵阳市新建小学学子探秘恐龙世界

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 | 2025-10-20 14:19

10月17日清晨,贵阳市新建小学的校园里涌动着雀跃的身影。一至六年级的800余名学生们身着统一的校服,在晨光中集结完毕,即将开启一场穿越亿年的生命探索之旅。这场以“古生物探秘”为主题的秋季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将课堂延伸至贵州清镇侏罗纪恐龙小镇,在沉浸式场景中搭建起科学、艺术与人文的立体课堂。

“我要看霸王龙!”“我要和三角龙合影!”……大巴车上,孩子们的讨论声盖过了引擎的轰鸣。

到了恐龙小镇,神秘河谷成了“魔法长廊”。雾森系统制造出史前雨林氛围,投影在岩壁上的恐龙群像突然“动”了——腕龙甩动脖子吃树叶,迅猛龙群快速穿梭。“原来恐龙时代有这么多‘大朋友’!”孩子们攥着研学手册,跟着讲解员追着光影跑。

科普长廊里,仿真恐龙模型排成长队——剑龙的骨板像“会动的屋顶”,甲龙的尾巴锤亮得反光。孩子们蹲在模型旁,把脸贴在玻璃上观察牙齿,“霸王龙的牙齿像匕首!”“副栉龙的头冠会唱歌吗?”稚嫩的提问里,藏着对世界的好奇。

最受欢迎的莫过于“勇闯恶龙谷”的驯龙表演环节。在专业人员操控下,机械恐龙摇头摆尾发出低吼,孩子们兴奋地模仿恐龙叫声,互相交流着刚刚学到的冷知识“原来剑龙不是靠尖刺攻击,而是用尾巴防身!”

在中年级段学生的活动安排中,“化石修复”成了重头戏。孩子们对着有“亿岁高龄”的恐龙化石残片哈气、刷灰。研学导师握着孩子们的手,慢慢清理化石上的泥土。当隐约露出恐龙椎骨轮廓时,学生们的眼睛骤然闪亮起来——“原来化石不是‘石头’,是恐龙的骨头变的!”

午餐后,4D影院的座椅突然震动,水雾喷在脸上时,孩子们集体尖叫——身临其境的“恐龙追捕”体验,让书本里的“白垩纪”成了“亲身经历”的冒险故事。

高年级段的恐龙架装环节,堪称“古生物学家初体验”。在专业指导下,孩子们拼接恐龙骨架:先固定髋骨,再连接脊椎,最后安上尾椎……“原来霸王龙的前肢这么短!”——学生们一边调整骨架角度,一边和同学分享“我查资料说,霸王龙前肢退化是为了平衡它庞大的身体!”

恐龙小镇也有“学术派”战场,孩子们捧着搜集的资料,对比不同恐龙化石的齿痕、骨纹,恐龙知识辩论不时产生。正反双方常常引经据典,思辨的宝贵过程,让孩子们从身到心都沉浸式体验了一次“恐龙世界”。

这场覆盖千人的研学实践,离不开周密的保障体系。校车按年级分批出发,车载急救箱、定位报警器等设备一应俱全。每个活动区域配备专职安全员,医疗点全天候待命。课程设计遵循“观察、实践、思辨”的逻辑闭环,从低年级的感官体验到高年级的科学探究层层递进。

这不是简单的春游秋游,而是精心设计的成长课堂。当孩子们蹲下来测量恐龙足迹时,他们学到的不仅是数学的单一知识;当他们讨论生态平衡时,环保意识早已在心中萌芽。

夕阳西下,返校的车厢里仍然热闹非凡。有的孩子在整理标本笔记,有的哼唱着刚学的恐龙主题曲,还有的策划着下次要分享的恐龙故事。这场穿越时空的研学之旅,或许会在某个孩子心中埋下成为古生物学家的种子,又或许让他从此学会用科学的眼光打量世界——这,正是素质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