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制造|一块玻璃在贵州的“旅行”

2024-12-24 20:20

从黔东南的凯里被生产出来,到黔西北的威宁加工成光伏组件,再运往黔中的关岭安装成光伏板,这是一块玻璃在贵州的“旅行”。今年来,贵州通过打造新能源“双链长”制,带动本土玻璃、光伏组件和纸品包装等产业协同发展,上下游企业串点成链,汇聚出“风光无限”的发展新动能。

这里是目前贵州省最大的单体光伏电站,从动静记者手指的方向一直绵延到山的尽头面积大约有16000亩,平均一个小时的发电量在75万千瓦时,相当于2500户家庭一个月的用电量。建成这么大规模的光伏电站之前有哪些步骤?我们从一块玻璃开始讲起。

在位于凯里这家企业的光伏玻璃生产车间,机械臂来回翻飞,智能生产线全速运转。在这里,玻璃原片经过磨边、打孔、丝印等工序成为兼具透光性和高硬度的光伏玻璃,一个小时的加工时间,价值就能增长50%左右。

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深加工部部长 张兴平

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深加工部部长张兴平介绍,面板和背板两块组件才能组成一块光伏玻璃,面板在玻璃表面镀一层膜吸收太阳光,背板就是导电的丝印玻璃,贵州这边气温比较低,钢化过程中用的风压和温度都远远低于其他省份,成本节省很多,一个月能达到130万平方米的产能。

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企划管理中心总监 陈大庆

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企划管理中心总监陈大庆说,目前他们所有生产线全部在线监测,人工辅助复查,良品率达到99.8%。计划再上两条1800吨的光伏玻璃生产线,覆盖四川、云南周边区域的客户。

“旅程”的下一站,光伏玻璃被运送到位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这个光伏组件生产车间。2022年,该企业引入集储能、逆变器、风机机组、光伏支架等一体的产业链,并敏锐地选择制造具有市场潜力的N型组件。

贵州长通集团新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 张云舒

贵州长通集团新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张云舒表示,N型技术的单位面积的装机容量大,节余土地资源,后期投运衰减率更低,这是一项技术革新。12月份也是生产高峰期,毕节威宁基地和黔西南兴仁市基地都是满负荷在生产,威宁基地12月份计划冲刺31万片,今年有望突破10亿元的产值。

企业投产不到两年,产能快速提升,但贵州造光伏组件依然供不应求。目前安顺、毕节、六盘水等地,均已建成不同规模的光伏电站。威宁生产的光伏板,来到了“旅程”的第三站——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贵州安顺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 罗根梦

贵州安顺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罗根梦说,光伏组件从厂家运输到现场之后直接拿来安装了,他们光伏一期本年一月份并网到目前为止,发电量有8.5亿千瓦时。同步在建设二期,规划三期,会逐步地采用省内的这一批光伏组件,运输成本和生产效能上肯定还是有很大优势的。

贵州省能源局数据显示,贵州今年仅第一批开工建设的光伏项目就有43个,总装机容量超过500万千瓦。装机量的不断提升,也给组件运输和包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8月,这家本土企业引进安装贵州省内最大幅宽的印刷设备,特别定制了光伏纸箱生产线,预计一年新增三个亿的订单量。

今年,在省工信厅和贵州长通“双链长”的带动下,贵州5家企业成为光伏产业链上的“链企”,绿色能源产业版图正不断扩大。

贵州长通集团新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张云舒表示,光伏组件是一项集成性非常强的产品,光伏玻璃、铝合金边框、竹制托盘,陆续把它引导到他们的供应链体系当中。他们也会持续和新能源产业的优强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为他们的生态圈做共和博弈,让清洁能源的调度和使用变得更简单、更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