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参阅信息丨贵州资本市场发展参阅信息(2025年第129期 总第505期)
一、A股并购重组逻辑正发生深刻变化。据《证券日报》报道,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重大资产并购重组浪潮澎湃。截至目前,年内首次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就有104单,是去年同期的2.17倍。数据资产、产品专利、生产工艺、终端应用场景、电商服务能力等要素正成为交易竞买方追逐的重要资产,这背后也折射出A股并购重组逻辑的深刻变化——从过往的“规模优先”加速转向“创新驱动与生态协同至上”。A股并购重组逻辑的转变,既是市场自发演进的结果,更是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在这一趋势下,并购重组将持续推动创新要素聚合、产业生态升级,为中国经济在全球竞争中锻造核心优势提供坚实支撑。
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完善更加适配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金融服务体系,资本市场大有可为。并购重组作为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核心功能之一,正通过引导资本向创新领域聚集、推动产业生态协同,成为连接资本与科技、产业的关键枢纽。
二、资本市场赋能民营经济发展“加速度”。据《证券时报》报道,近年来,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注册制改革、科技创新债券、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机制,推动科技、资本、产业的良性循环,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直接融资渠道不断拓宽,服务质效持续提升。2022年至2025年4月末,民营企业在沪深交易所上市556家,占比80.35%,首发融资规模6373.51亿元,占比63.86%;民营企业再融资750家次,占比71.36%,再融资规模8427.99亿元,占比53.45%;在北交所融资167家次,占比87.89%,融资规模312.49亿元,占比82.32%;在新三板融资1320家次,占比86.10%,融资规模381.69亿元,占比69.41%。截至2025年4月末,北交所共有上市公司265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达86%;新三板挂牌公司6070家,民营企业占比87.3%。2022年至2025年3月末,民营企业公司债券融资4210亿元,交易所债券市场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有力的融资支持。今年5月,修订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并购六条”的各项举措全面落地。2022年至2025年4月末,民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4159家次,占比57.74%,合计交易金额14103.52亿元。上述数据充分表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融资渠道。
资本市场护航民营经济“加速度”背后,是资本市场生态的深刻变革,尤其是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和“1+N”政策体系的推出,系统性重塑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中长期资金入市速度加快、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逐步提高、资本市场服务高质量发展质效明显提升。可以预期,资本市场将持续赋能民营经济,加力支持优质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三、离上市处于“临门一脚”之际,已过会企业为何突然终止IPO?据第一财经报道,交易所公开数据显示,截至7月9日,年内共计72家拟上市企业终止了IPO,深交所数量最多,达29家(深市主板9家、创业板20家),上交所16家(沪市主板13家、科创板3家),北交所27家。这批撤单企业中,超20家是在过会后撤回,另有多家IPO排队超两年。今年以来,还有两家拟登陆北交所,处于注册阶段的企业撤回IPO。
离上市处于“临门一脚”之际,已过会企业为何突然终止IPO?总体来看,包括政策变化、行业盈利变化或公司经营变化等原因,也有公司可能存在被举报的情况。同时,现场检查亦持续发威。年内撤单的这批IPO企业,部分曾被抽中现场检查。不仅如此,被现场检查之后撤单的企业,还因“带病闯关”在今年吃了罚单。就在近期,2025年第二批现场检查名单出炉,共有12家企业被抽中,这些企业中,11家的IPO申请是在今年6月获受理,其余1家在5月获受理。就审核状态来看,目前9家企业处于已受理状态,3家处于已问询环节。
四、浦东:成立首个镇企联动产业基金,将有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据新浪财经消息,浦东新区首个镇企联动产业基金——浦创澧乐基金日前正式成立。该基金由上海浦东创新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周浦镇人民政府、上海乐纯佰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发起设立,将全面激发企业自身优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此次成立的浦创澧乐基金,将聚焦初创及成长型生物医药企业,通过杠杆模式,有效放大资金使用效能,构建起政府、企业、市场运作协同的产业生态,精准赋能高成长性企业,为周浦镇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高地注入强劲新动能。未来,周浦镇生物医药产业将依托已经形成的“头部引领+基金赋能+园区承载+政策护航”的全链条生态,深度融入浦东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承接张江溢出效应。
特别声明:
本栏目旨在及时收集整理资本市场重要信息供各市场参与方学习、参考、借鉴,文中涉及的任何案例、行业、板块、概念等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栏目所收集整理的信息力求准确可靠,但对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不作保证,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