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京剧中的老生又叫“须生”?
说到京剧行当中的老生,大家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很多人物。不论是《空城计》中的诸葛亮,还是《四郎探母》中的杨四郎,亦或者是《打渔杀家》中的肖恩,他们都是京剧老生行当的代表性角色。无论您想到的是哪位人物的形象,想必都少不了那标志性的胡须,这就是老生也叫“须生”的由来。
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杜镇杰,从老生的胡子说起,带大家领略京剧老生的魅力所在。
杜镇杰饰演的诸葛亮(老生)
杜镇杰从老生的行当特点说起,历数京剧扮相、道具乃至表演中的种种讲究。就拿马鞭来说,通过程式化的动作虚实结合地表现出现实中上马、骑马的一系列动作。同样的一条马鞭,文的角色和武的角色马鞭的举法也有不同。
坐起:黑色胡子、黪色胡子和白色胡子
杜镇杰介绍,老生的胡子颜色一般是根据角色的年龄而定:壮年角色戴黑色胡子,中老年角色戴黪色胡子,老年角色戴白色胡子。
京剧里的行当分:生、旦、净、末、丑,其中,末这个行当已经合并到老生这个行当里。
是不是年老的角色就是老生呢?杜镇杰介绍:“也不一定,比如诸葛亮实际上比周瑜的年龄要小,但为了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经历,在京剧中诸葛亮是老生,周瑜是小生。”
京剧老生的人物扮相要贴合人物的身份、经历,同时还要兼顾形象色彩上的搭配,讲究很多。比如:如果角色上半身穿红蟒,下半身就不能穿黑彩裤。所以有说法是:“宁穿破,不穿错”。
此外,京剧的程式化表演都是有生活依据的,根据人物特点的不同,在表演上会有很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