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毕携手研学农 青春共筑山海情——广州毕节两地中学生开展结对学农实践
“以前觉得蔬菜来自超市,现在才知道每种食材都浸着汗水。”在毕节市体验了六天的农村生活后,广州六中学生李悦在日记中写道。
近日,广州市第六中学100名学子来到毕节市,与毕节市民族中学50名学子开展结对学农实践和研学交流活动。通过同吃同住、共历农事、深研文化,两地青少年在乌蒙山区的田埂间播撒友谊种子,收获成长力量。
本次活动采用“1名毕节市民族中学学生+2名广州市第六中学同学”的结对模式,组建50个实践小组,同吃一锅饭、同住一栋房,建立起跨越山海的友谊。
六天的时光里,“沉浸式劳作”成为主旋律:在田间地头,学子们跟着农户学习除草、施肥、采摘,感受“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走进农业合作社与养殖场,了解农业的产销模式,见证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在与村民的攀谈中读懂乡土中国的真实模样。
广州市第六中学的同学们还完成了学农社会调查纪实报告。高一(1)班的黎芷伊、曹润慈在报告中写道:五天的学农实践,让我们在美食中品味地域特色,在相处中收获真挚友谊,在劳作中理解农耕不易。毕节的热情、淳朴与生机,让我们看到了乡村生活的多元面貌。
毕节市民族中学高二(4)班龙立婷这样记录了与广州同学相处的时光:“傍晚时分,我们围坐在树荫下的院子里剥包谷。雪白的糯包谷在小盆里堆成小山,我们一边干活一边聊天。广州的同学们问起我的目标和职业规划,我们则讲述着家里小鸡、大鹅等动物的趣事。手指在玉米皮上翻飞,故事在晚风中传递。”高一(5)的班陈玉璐说:“在这几天的相处中,我们互帮互助,建立了深厚友谊。她们感受到了毕节人民的好客,我们也感受到了广州同学的热情”。
总结大会上,两地学子分享着收获与喜悦:广州学子谈“学会了珍惜与担当”,毕节学子道“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互赠的笔记本上,写下了“常联系”的约定;紧握的双手里,传递着跨越千里的情谊。广州市第六中学带队老师李祥乾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学农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成长课,未来将持续推动两校交流,让这份山海情不断延续。
毕节市民族中学党委书记何友国在活动总结讲话中指出,同学们在劳动中体会到“劳动最光荣”,在朝夕相处中结下深厚情谊,在差异对比中拓宽视野、学会包容。毕节市民族中学校长孙华表示:“当城市孩子能辨别作物病害,当乡村少年敢畅谈AI农业,我们看到了教育协作最本真的价值。”
此次活动是两校深化教育协作的重要举措。接下来双方将通过线上交流、成果展示等形式,让结对情谊生根发芽,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