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士的厨房 I 后悔没早来!被安利了800年,今天终于吃到嘴了!

贵州卫视 | 2021-05-02 12:00

李白的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吟唱至今,让每年春天的扬州,就会成为无数人魂牵梦萦的江南温婉地~
真正走过一趟,发现春天的扬州城,比诗中描绘得更为迷人!
 
【扬州:烟花繁盛地,温柔富贵乡 】
 
都说扬州慢。
 
这里仍保有深厚的江南古韵,让街头巷尾的广陵旧时一如从前。
精巧的园林和盐商大宅隐身古老街巷之间,饱受风雨沧桑留存时间韵味。车马不喧,就连扬州火车站都是2004年才建成。
 
然而扬州背靠长江、土地肥沃,春秋时吴王夫差在这里建城,直到隋朝开凿出一条大运河,开启了扬州的千年繁华。
到了大唐朝盛世的中后期,扬州成为最富庶的城市;而明清时期,扬州更是富甲天下,据说乾隆帝六下江南,次次都来瘦西湖打卡,想来是十分喜欢这里了。
扬州的市花:琼花
传说当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就是到扬州看它
 
而让吃货彻底沦陷的,则是扬州自成一派的美食文化:它是淮扬菜的发源地之一;江南早茶的代表地
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早期的四大菜系淮扬菜系的“淮”是指江苏淮安,“扬”是指江苏扬州,而淮扬菜系中又以扬州菜为主要代表。
 
 
人间四月天,我们就“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开吃!
扬州炒饭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扬州,是一座与古运河同龄的城市。从吴王夫差开掘邗沟,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运河在扬州与长江交汇,使得扬州成为南北水运枢纽。
隋炀帝沿着运河向南巡游,也把一项宫廷美食带到了运河沿线各地,这就是扬州炒饭
扬州炒饭闻名天下,在南方吃过、北方吃过,国外也吃过,不过听说,在扬州以外吃的扬州炒饭都不算扬州炒饭!(是不是有点像绕口令
这次终于有机会去扬州吃扬州炒饭了,自然不能错过!
【扬州炒饭才不是蛋炒饭的升级版呢】
米粒清晰独立,粒粒分明,不粘牙,嚼起来很有口感。里面的虾仁、干贝丝,味复杂而统一,统统只为米饭服务,烘托米饭的粒粒原香。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淮扬菜的格调就是注重选材但绝不依赖选材,把一碗炒饭做成如此精妙,这可能就是淮扬菜的魅力吧~
 
毫不客气“光盘”!
【从来没想到对一碗米饭有这么强大的“战斗力”】
狮子头
“却将一脔配两螯,世间真有扬州鹤”
这是宋朝诗人杨万里的诗,将吃螃蟹狮子头,比喻成骑鹤下扬州的快活神仙!可见扬州的蟹粉狮子头多么鲜美诱人了。
【红烧狮子头】
不过此时去到扬州,却找不到蟹粉狮子头。
淮扬菜的选材讲究应季鲜活,狮子头的制作也应四时:春天加入春笋粒的春笋狮子头,夏天的河蚌狮子头,秋天的蟹粉狮子头,还有冬天加入风鸡的风鸡狮子头……一个大肉丸被“玩”出了万千滋味~
所以,我们现在吃到这一颗狮子头,是加入了笋粒的!
狮子头肥肉似融未融化,瘦肉粒粒分明……轻轻咬上一口,猪肉的软糯肥腴,肉质细腻,偶有脆嫩的笋粒间或其中,保准鲜得眉毛掉下来。
【里面还藏着两颗美妙的咸蛋黄】
中国美食崇尚“用心”,把寻常物用心点化, 成就不凡妙品。
狮子头算是典型,寻常五花肉细切慢剁,加以心思,硕大肉圆历经文火慢炖,早已经入味鲜美~
“入口即化”这个词有点烂俗,但是它就是——明明吃到嘴里,感觉到松软,却又灵动嫩滑,在舌尖的缠绵……
还有就是,狮子头是真的分量足!这一颗,我们三个人都没能吃完!
对了,狮子头是“淮扬三头”中的一头(另外两头是哪两头?留言区告诉大家呗
豆腐
“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
在中国美食界有一个16字箴言:“食在广州,味在四川,汤在山东,刀在淮扬。”
淮扬菜的刀功闻名天下,其巅峰之作就是:文思豆腐。发丝般粗细,且根根分明,连《舌尖上的中国》都为它倾倒。
文思豆腐始于清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说原本是当年扬州天宁寺的文思和尚所创的文思豆腐羹,因为受到佛门居士喜爱,便得名“文思豆腐”。
【“一碗出万丝”的文思豆腐】
文思豆腐:将豆腐切去掉硬实的表层,再切成细丝,汆入高汤里,勾芡。用勺舀起,满口厚重的浓郁汤汁饱含软嫩的豆腐丝,鲜美至极。
 
豆腐丝盘旋起来如同舞动的蚕丝,曼妙至极~
淮扬菜观感极佳,重味也重意境
 
比如这一道,小编看到它的素净典雅,心里就忍不住大喊:我要吃它!
【着实可称为:“烟火气里自带诗情画意”】
松茸明月菊花盏:刀功和文思豆腐一样厉害!把一整块豆腐切成了一朵花!
松茸炖的汤底非常浓郁,吃起来却又整体偏清淡,吃起来鲜咸有味,绵软合胃口。

【豆腐+蛋+松茸】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说到鸭,就要先来说一下扬州的非遗美食:鉴真素宴。
 
 
唐朝的鉴真大师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在此期间,他留下了名闻天下的鉴真素宴。从唐代的李白、高适、白居易,到宋代的欧阳修、苏东坡,都曾慕名来到大明寺,以能品尝到鉴真素宴为乐事。
这次我们就慕名点了这一盘:鉴真素鸭。
 
把豆皮吃成了鸭味,真妙也~
 
师傅说难点在于对豆皮的厚度、大小也有要求为了达到最佳效果,要根据豆皮的厚度来决定豆皮的层数:薄了就要多放一到两层,反之则要少放。

 河豚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湖上流传这样的一个传说,有这样的一条鱼,只要“食得一口肉,从此不闻天下鱼”……
这就是它——
这是因为每到春天,河豚洄游长江产籽,此时也是它毒性最弱的时候,于是,各路吃货就开始蠢蠢欲动!比如说本着“吃”去的我们~
红烧河豚:鱼中之鲜的河豚,配上时鲜的笋,鲜嫩至极!
据师傅介绍,这要先把河豚的肝取出,煸至金黄,用来做成红烧酱汁才好吃。配上时令的鲜笋,汤底浓郁入味,河豚满满的胶原蛋白肉质弹牙,口感浓烈。
【河豚的肝】
要知道,哪怕是美食家汪曾祺,他在以擅烧河豚著名的江苏江阴待过两年,“竟未吃过河豚,至今引为憾事”。
所以,这你确定不来试试?
再不用拼死吃河豚
既然吃了人家,也要搞搞清楚:河豚本不是鱼。河豚的学(真)名为“河鲀”,与海豚同属一类,只因栖息之水域不同。
在古时候,是要“拼死吃河豚”的:河豚的毒素集中在肝脏、卵巢、精巢,皮肤和肉质也会轻微带有,所以一度被禁止出售。
好在现在得益于烹饪手法的规范人工养殖河豚毒素降低,好吃的饕客们再也不用博着“小命”去尝鲜了。
不过,为了安全起见,小编还是要郑重建议:不要吃野生的、未经正当途径获取和烹饪的河豚。
韭菜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关于韭菜,民间就有“春韭当下是个宝,过了春天是把草”的说法,实在是春天必吃的美味!
 
淮扬菜讲究的是原汁原味、选材鲜活应季这时候的扬州餐桌,韭菜自然就成了“头牌
 
 
韭香鳝鱼:黄鳝,已去掉内骨,肉质带有紧绷的脆感。酱油、红曲、白糖的加入,拥有了适中的甜味和酱味,黄鳝处理得非常干净,与韭菜相呼应称,山珍与河鲜完美的结合~

除了韭菜,螺蛳也是“春之味”!
 
每当南方人餐桌上出现螺蛳的时候,就意味着春天到了,其时令的准确度堪比“春江水暖鸭先知”。
 
韭菜螺蛳头:这道菜在扬州也叫“炒春伴”:挑出来的螺肉和春韭互炒,撒上足够的白胡椒提味,也是一道春天的时令菜。
 
碧绿的韭菜里,近乎黑色的螺肉星星点点,宛如一幅群山如黛、峰谷蜿蜒的乡村风俗画,吃得美!
 
不过要提醒小伙伴们:韭菜草酸含量高,俗称“穿肠草”,所以肠胃不好的人,适量食用,切记勿生吃韭菜!
“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
 
这是唐代诗人姚合《扬州春词》中描述当时的扬州场景:竹是古代风雅的象征,苏轼吟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而大书法家王羲之“题字换鹅”,让鹅身价倍增!
据说,一个初到扬州的游客来说,到扬州可以不看琼花、不去瘦西湖,甚至连茶都可以不喝,但绝不能不吃“扬州老鹅”
扬州老鹅,学名是盐水鹅,但扬州人更喜欢亲切地叫它老鹅,因为它多选用老鹅来做。
因为老鹅瘦劲而匀称,脂肪低、有嚼劲,味道远非味臊肉肥的幼鹅所能及;而且老鹅肉韧却不塞牙,经过盐水浸润,反而有了种软嫩回甜之感~
 
【皮韧肉香,没有多余的油脂】
 
夹一块起来,外表油亮,清香醇厚,烂而不散,香气扑鼻,吃到嘴里,口味特别好,松、鲜、嫩、香,越嚼越有味道!
 
一边吃,可以一边吟唱:鹅鹅鹅,曲项向餐桌。鹅油伴老卤,吃货下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春日好时光,若得两三日闲暇,不妨来这里感受下淮扬美味,“南北皆宜,咸甜适中,烧焖见长,合乎营养”,平和带着点文人气的淮扬菜能调众口,能上国宴,也能融汇在各色街头小吃里,慰藉人们的胃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