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聚首共商艺术提升 杂技剧《脊梁》打磨再启新篇
由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贵州省委宣传部文艺精品扶持项目支持的大型现实题材杂技剧《脊梁》在贵阳首演成功后,于5月9日在贵阳举行了打磨提升专家研讨会。来自全国杂技界的顶尖专家、主创团队及交通行业代表围绕剧目艺术表现力、叙事逻辑、技术细节等展开探讨,为这部展现贵州交通建设史诗的杂技剧迈向精品化道路提供专业指导。
作为贵州首部以交通建设为题材的杂技剧,《脊梁》的故事围绕着主人公关东方展开,他继承父亲老满的遗愿,带领乡亲们克服重重困难,在贵州的崇山峻岭中开山修路。这部剧融合杂技、舞蹈、戏剧、魔术等多元艺术形式,生动诠释了“万桥飞架”背后的新时代贵州精神。
研讨会上,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杂技家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杂技剧《脊梁》制作指导李恩杰介绍了《脊梁》的基本创作情况:《脊梁》发展到今天,我们一直坚持从扩张杂技人才队伍;打磨剧本,用杂技表达贵州建桥的艰辛以及贵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融合贵州地域文化,创新剧目表达方法;坚持市场导向,打造观众爱看的杂技剧四个方面不断努力。
在专家代表交流发言环节,专家们充分肯定了剧目首演的成果,并针对细节提出优化建议。重庆市文联副主席,重庆市杂协主席陈涛从三个“想不到”做了发言。“第一,没想到剧情衔接如此顺畅,切换场如此干净利索;第二,没想到道具设计、剧情编排都很精彩,浪板、老满的权杖、脚手架等道具都带给人惊喜;第三,没想到剧情简单易懂,脉络清晰。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剧。”
“这部剧情境展示特别好,人物形象刻画丰满,剧情有血有肉,多变的情节设计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会产生疲劳,完全代入式观看。”中国杂协副主席,黑龙江文联副主席,黑龙江省杂协主席薛金升在肯定演出的同时,也提出了建议,“情节可以再设计一下,让剧情更戏剧化,例如在高山流水的环节可以加点魔术表演,可以给观众更多惊喜。”
中国杂协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杂协主席俞亦纲已经是第三次观看《脊梁》了,他表示这次观看的《脊梁》比以往看到的完整度更高,无论是剧本打磨、音乐、舞台、演员服装都有很大进步,并建议在杂技技巧上继续下功夫,提高剧目观赏性。
中国杂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唐延海认为《脊梁》是一部真实反映贵州路桥建设的当代题材杂技剧,希望能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打造成为贵州的一个品牌。
《脊梁》不仅是一部杂技剧,更是一曲献给贵州交通建设者的时代赞歌。通过专家研讨与持续打磨,这部剧目正以艺术之力架起一座连接历史与当下、技术与情感的桥梁,向世界传递贵州建桥修路背后的精神脊梁。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杂协主席边发吉在会上指出,今天发言的每一位专家都真心实意 ,给出的建议很真,道理很深。剧目创排很艰难,有创新,有期待,工业题材在艺术作品中很少见,昨天的演出非常成功,从掌声中看到了观众的认可,“小荷才露尖尖角”,希望贵州省杂技团以此为契机,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