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中国|酒体设计大赛第一名陈强:初心未改,匠心铸魂,十年磨一剑,破浪再出发!

贵州日报报刊社 | 2025-09-26 10:08

对于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茅台酒小型勾兑师陈强而言,2025年9月24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天,他以91.56分的总成绩,捧起了“茅台杯”第三届中国(酱香型)白酒酒体设计大赛第一名的奖杯。这份荣誉,是他用三届大赛的坚持、十年勾兑的专注,一步步踏实走来的结果。

一等奖获得者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茅台酒小型勾兑师陈强

“三次全国大赛,我一次都没落下。”聊起参赛历程,他语气里带着一份轻松的坦然。首届比赛时,他还不太熟悉平板答题的操作,在最后修改环节发生失误,没有获得理想的成绩。“如果当时更从容一点,结果或许会更好。”他笑着说。那一次小小的失误,反而成了他最宝贵的经验。直到今年,他从容不迫地应对理论、方案设计与三轮盲品,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胜出。

在陈强看来,夺冠不仅靠技术,更靠心态。赛前领导鼓励“放松心情去考,发挥自身特点”,让他卸下包袱,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绎得淋漓尽致。理论、酒体设计、品评每一关都很难,尤其是酒体设计,需从6家酒企中随机抽取的33个基酒酒样中,精准识别出酱香、醇甜、窖底香、轮次等等,还需准确把握每个基酒的特点,不同企业基酒的风格差异,并运用扎实的勾兑经验与技巧,方可设计出优异的作品,得到专家评委的认可。

在品评实操考核中,要精准分辨出从六家酒厂中随机抽取的轮次酒,还有茅台、习酒、郎酒质量等级酒样之间细微的差异。“那是一杯茅台、两杯习酒、两杯郎酒混在一起的考验,差之毫厘,结果就可能完全不同。”他说。

陈强的职业生涯,始终没有离开过茅台。2007年大学毕业后,他通过社招进入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制酒车间工作,从普通员工成长为副班长、班长。2011年考入质量部接触品评工作,又于2015年考入勾贮中心(酒体设计中心)从事茅台酒小型勾兑工作,拜首席勾兑师王刚为师,成为王刚的开门弟子。回首这段路,他没有渲染艰难,只轻描淡写地说:“都是硬考过来的。”

 “茅台酒勾兑是科学与传统的结合,技术与艺术的结晶。”十年间,他参与勾兑的茅台酒已达3万余吨,一万余吨已成为商品走向千家万户。在仅有13人的茅台酒勾兑团队中,他早已成为中坚力量。被问及成长秘诀,他的回答朴实无华:“没有捷径,只有反复训练。”日常的勾兑工作、各项品评勾兑技能竞赛都是他沉淀实力的基础。

本届大赛被公认为历届最难:1300余道题库随机抽题、六家名酒厂基酒组合设计、多轮盲品压力测试,无一不考验着勾兑师的综合素养。而陈强的胜出,正源于对茅台酒“幽雅、醇厚、层次感”的深刻理解,以及日复一日的感官训练。

荣誉对陈强并不陌生。2015年他首获贵州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品酒师比赛冠军,陆续将“贵州省技术能手”“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收入囊中。2023年,他又新增了国家白酒评酒委员。但比起光环,他更在意的是如何把技艺反馈于生产。“勾兑的最终目的,是让消费者喝到那一口醇香的美酒。”他说。

展望未来,陈强期待将比赛经验融入团队传承。本届大赛茅台12人参赛、5人进入前十的成绩,让他看到技术梯队建设的希望。“就像当年王刚老师带我一样,要把茅台最好的品质,一代代做下去,还要做得更好的匠心精神。现在我们也需要给年轻人更多机会。”

比赛落幕,陈强已回到他那充满酒香的工作岗位。对他而言,冠军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一杯醇香的茅台,背后是十年的寂静修行,是一代代匠人舌尖上的坚持,更是时间赋予专注者的最好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