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真:送教到家门 送爱到心间

道真融媒 | 2025-04-08 09:34

窗外,阳光明媚、百花盛开;室内,欢声笑语、暖意融融。

“今天,老师就带你感知春天……”近日,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特殊学校老师王敏和她的同事一道,走进尹珍街道老城社区李某益的家里为他上课。

今年15岁的李某益因先天性疾病导致下肢残疾,无法独立行走。由于病情逐渐加重,小学毕业后便没能前往学校集中上课,县特殊学校便安排王敏等老师“送教上门”。

听说王老师要到家里来上课,李某益非常高兴,吃力地坐上王老师送给他的滑板车,吃力地“走”到院坝等候。

“老师好!”看到王老师一行下车,李某益大方而礼貌地问好,立即转身在前面带路,把王老师一行带进客厅。

和王老师一起来的,还有一名老师和一名校医。上课前,校医为李某益开展身体健康检查、进行保健按摩。

王老师把教具摆放在沙发前的电炉子上,把李某益抱到教具前,然后挨着他坐下开始上课。

这是一堂手工课,王老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李某益认真聆听、仔细观看、专心操作,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提问。

摆花盆、揉花泥、插花枝……李某益做得好的时候,王老师就及时肯定和鼓励;李某益不知怎么做的时候,王老师就耐心指导。师生二人高效交流、积极互动、其乐融融。大约过了半小时,精美的盆栽就制作完成了。

“老师讲得很清楚,我也很明白,老师对我也很有耐心和爱心。”李某益说:“非常感谢老师和学校的栽培。”

王敏从教20多年,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对于特殊儿童,更是充满爱心和耐心。在为李某益送教上门的过程中,自己出钱为他购买了用于“走”的滑板车,向学校争取资金为他购买了用于学习的平板电脑。

“开展‘送教上门’是特殊教育的温情延伸,不仅传授了知识,更是把温暖与关怀送给孩子。”道真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王敏说:“利用丰富课程与教学形式,让爱的阳光照亮更多特殊儿童的成长之路,以实际行动诠释‘爱无界限、教育有情’的理念。”

道真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不仅具体承担着县城区范围内“送教上门”的工作任务,还承担着对全县各乡(镇)“送教上门”工作的业务培训和指导。

前不久,道真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组织开展全县“送教上门”工作业务培训,紧紧围绕开展“送教上门”工作的重要意义、当前面临形势和下步工作要求进行了讲解,参训人员各自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道真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采取集中培训、面对面指导等方式,不断加强教师队伍教育培训,全面提升“送教上门”工作质效。

“‘送教上门’是保障特殊儿童受教育权利的暖心工程。” 道真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务主任周丽介绍,该校始终秉持“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组建专业送教团队,持续优化课程体系,针对每个特殊儿童定制专门的课程体系,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切实提升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让更多特殊儿童在家也能享受优质教育,真正实现教育公平与温暖同行。

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在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指导下,各乡(镇)也严格按照要求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近日,道真自治县平模小学教师程玉平一行前往平模社区李某杰家为他上课,教他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瓜果蔬菜,着力提升他适应生活的能力。

今年9岁的李某杰,3岁时因为一场疾病导致智力障碍,无法到学校集中上课。为此,学校安排了专门的教师团队“送教上门”,确保他在家也能够享受到适宜的教育。

近年来,道真自治县高度重视特殊儿童教育工作,对于有意愿有条件的特殊儿童、全部吸收到县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或者安排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对于身体原因无法确实到学校就读的特殊儿童、则安排专门的团队“送教上门”,每个团队各有一名主教老师、助教老师和校医,他们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最大限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相关部门认真履职、担当作为,强化要素保障、加大监督指导,确保“送教上门”各项措施落细落实。

“扶残助残,任重道远。”道真自治县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郑永强说:“我们将持续加大项目与资金的争取力度,不断完善特殊教育学校的设施与设备。持续加大对特殊教师的培训力度,着力提高特殊教育能力与水平。持续加大宣传力度,争取更多爱心企业与人士来关心关爱我们的特殊儿童。”

道真融媒体中心 张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