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深度丨向“新”而行,贵州到底有多“能”?
近日,记者从贵州省能源局了解到,贵州从2008年的火电装机占比74%下降到2024年的43.6%,水电、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装机占比超56%。
据了解,贵州发展新能源在自然资源方面并不占优势,某些新能源资源甚至属于全国最差值区域。如何在资源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将新能源发展成为主要能源,并探索出一条成功的能源转型之路?贵州在能源布局、发展新能源方面都有怎样的成果?又如何把握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平衡?未来的能源市场走向如何?今天,动静记者就带你全面了解一个“能量满满”的贵州。
能源转型:从“煤海”到“绿海”
能源是城市跳动的心脏,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合理的能源布局是确保国家整体能源安全和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贵州,以丰富的煤炭资源被誉为“西南煤海”。这种原材料上的优势,给贵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能源支撑。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保要求的提高,贵州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开始了一场能源结构的深刻变革。
在能源转型发展过程中,贵州始终注重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协调发展。目前,贵州省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电力总装机达到9100万千瓦,其中火电占比43.6%,水电占比25%,风能、光伏发电及其他新能源占比30%以上。这样的能源结构,不仅能较好抵御因自然变化产生的能源供应不足风险,还能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能源的互补和稳定供应。
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贵州全省累计发电量接近2000亿千瓦时,其中省内自用电量为1400多亿千瓦时。在向省外送电中,就包括自2000年开始的,根据贵州与广东签订的“西电东送”国家能源战略工程协议,每年向广东地区输送的500亿千瓦时。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贵州以火电为主的能源输送已开始逐渐注入新能源的力量。据估计,2024年,贵州新能源发电量预计将达345亿千瓦时,可节约电煤约2100万吨。
贵州光伏
贵州省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贵州之所以能够确立合理的能源结构,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自然禀赋。二是主动作为。
自然禀赋方面,贵州素有“西南煤海”之称,保有煤炭资源储量800亿吨,而贵州的水能资源技术开发量为2346.8万千瓦,位列全国第六。因此,贵州的火电和水电开发项目起步较早,也成为主要的用电供应能源。
相对而言,贵州的新能源自然资源并不占优势。据贵州省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贵州风能、太阳能资源分别位于全国第四、第五类资源区,“属于全国最差值区域”。但是通过主动作为提前谋划、建立完善的新能源产业政策体系、加强电网配套工程及网架建设、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手段,贵州硬是“无中生有”,将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总装机量提升至2600多万千瓦,装机排行在全国33个省份中位居第17位,2023年贵州新能源工业总产值也达到162亿元。
贵州风力发电场 龙元彬 摄
在发展新能源的道路上,贵州的风电发展形势尤为引人注目。由于贵州地形地貌复杂,交通不便,相较单机体量较小的光伏,风电设备的运输和安装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贵州自然条件下的低风速发电效率也存在技术上的难题,所以总体建设速度较慢,风电装机量也只有光伏发电装机量的40%左右。因此,贵州近期正将加快风电产业的建设速度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心之一,以达到更加均衡的能源发展结构,目前已开展前期工作的风电项目今年首次超过光伏发电。
主动作为谋发展:丹寨和明阳的牵手
明阳集团在贵州丹寨的项目,就是贵州风电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个项目不仅为贵州带来了先进的风电技术和设备,还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和经济发展。
明阳集团与丹寨县签约现场 丹寨融媒供图
今年8月,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阳集团)在贵州下线揭幕了最大单机容量7.X兆瓦(7.XMW)的超低风速机组。明阳集团丹寨项目负责人许奕波告诉记者,明阳丹寨一期项目主要生产5-10兆瓦超大型山地低风速风力发电机组整机。该系列机组更适合贵州这种高原型、低风速的自然环境,其叶片旋转一圈就能发9.72度电。在满负荷状态下,一小时可以发电7000多度。
据介绍,贵州丹寨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年产300台(套)风电机组,年发电量在91亿度到137亿度之间,相当于150万——225万千瓦的装机量,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364万吨至54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07.27万吨至1365.89万吨。年产值可达1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1000人以上。
丹寨县副县长杨维顺表示,明阳集团在丹寨的投资项目是该县引进工业项目中投资最大、产业前景最广、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最强、带动就业最多的链主产业项目。
许奕波告诉记者,丹寨项目也是明阳集团在西南地区的重要战略支点。丹寨县背靠大西南,面向珠三角,是贵阳、重庆等地通往“珠三角”及东南沿海的“桥头堡”,是贵州省南下通道经济带和承接泛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基地”。突出的区位优势是明阳集团选中丹寨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明阳也被贵州当地政府热心为企业服务的良好作风、雷厉风行的办事效率所打动。“当地政府热心为企业服务的良好作风、雷厉风行的办事效率、风清气正的政商关系印象深刻,让我们企业能够放心投资、安心落地。”许奕波说。
明阳集团丹寨项目负责人 许奕波
丹寨县副县长杨维顺告诉记者,自2023年10月落地以来,丹寨县就安排专人实行“管家式”服务,仅用9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近2万平米的厂房建设以及土地、水电等各项前期要素保障。今年7月底,该项目正式投产,8月份产品下线。
丹寨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汪文林说,丹寨通过倒排工期表、狠抓工作落实,为项目建设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保障,“即明确项目推进的关键时间节点,并确保在这些时间节点之前要办成”。
引进来只是合作的开始,如何把企业长久的留下来、发展好,杨维顺认为,关键还是要有订单。
明阳集团丹寨厂房
自8月首台7.X兆瓦超低风速机组顺利下线以来,目前明阳集团已完成风机组装20余台,加上12月份预计完成的17台,2024年总装机量将达40余台,总产值将达3亿元以上。在多方努力下,明阳公司的订单量正在稳步增长。
明阳集团与丹寨县的相互成就并不是孤例。贵州省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在中游的风电装备制造领域,贵州已建设完成4个风机主机厂,包括三一重工智能制造湄潭工厂、明阳集团丹寨工厂、中车贵安基地、东风电气修文工厂,加上正在建设中的江苏远景、浙江运达、上海电气和三一集团威宁风机主机厂,一共有8个。其中,“明阳和三一的入驻标志着贵州风电产业链的基本完善”。这些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可以带来更多上下游产业项目的落地。贵州正通过以风电装备制造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构建功能完备的风电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储能与交易:贵州的 “能源淘宝”
发展储能设施设备以及打造能源交易市场,是未来贵州乃至全国能源产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截至今年10月,贵州已一共投运17个储电站,充电次数达到4172次。
贵州储能电站
“储电站就像一个巨大的充电宝,发展储能设施设备是保障新能源稳定供应和高效利用的重要板块”,贵州省能源局电力处二级主任科员李沛告诉记者,储能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解决新能源的消纳问题。无论是新能源还是传统能源发电,所生产的电能通常都是即发即用,即发电站生产的电会通过穿插在城市和乡村间的巨大电网直接输送到千家万户。不同于火电和水电等较为稳定持续的并且可控制的发电方式,新能源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多也更不可控,比如“在夜晚,人们要休息,工厂、商场都停止工作了,用电负荷相对较低,但是风电在夜晚的发电量反而较大,这就会导致这部分电发出后可能会被浪费掉”,所以储能设施可以将用不完的电量储存起来。第二是削峰填谷。即在电网负荷高峰时释放电能、在低谷时储存电能,以平衡电网负荷波动,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第三就是电力保供。“我省的用电高峰期主要集中在冬季,从12月开始到春节前后”,这段时间的储能设施可以进行电能释放缓解用电紧张的问题。
贵州储能电站
据李沛介绍,打造能源交易市场是未来贵州乃至全国能源产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像淘宝网一样,可以更便捷交易能源的市场平台”。过去近两年,因为受干旱气候影响,导致贵州的水电发电量不足,不得不从外省进行部分电力补给。虽然贵州一直与其他省市也签订有“外电入黔”的电力输送协议,以保证电力的稳定供应,但是,随着一些高耗能产业入驻贵州,加上大数据产业、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预计在2027年,贵州将会达到用电高峰期。”各省区之间建立网架的互联互通,在用电紧张时达成互济的必要性越发突出。
当然,实现各省区之间的电网互联互通并不是一个短期的项目,它需要更长的周期和更多的电网基础设施搭建。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文件)中就提到,到2025年要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实现全国基础性交易规则和技术标准基本规范统一。李沛表示,电力市场的构建可以实现以行政区域为单位,进行标准化的电力交易,这不仅可以提高电力市场效率,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同时还可以促进发电能力的优化配置,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提供机会,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壮大。在向“新”而行的道路上,贵州未来还大有可为。
丹寨县融媒体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