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留声 | 他在人间贩卖蓝色

卫视中心网络视频产品部 | 2022-08-05 15:27

 

子木 · 染物

“那年,我在人间贩卖蓝色。” 这是李全松在小红书上的一篇笔记标题。他给自己取名“子木染物”,希望借助这一抹蓝,染出自己对蜡染文化的理解。

图 | 李全松蜡染作品《曼陀罗》

生长于“蜡染之乡”贵州安顺的布依族男孩李全松,从小就对蜡染耳濡目染。在他大学期间,丹寨县宁航蜡染画娘杨乃金到学校授课,她精湛的蜡染技艺折服了在场师生,也让李全松的内心深受震撼。

图 | 穿着蜡染服饰的李全松

志同 · 道合

2021年,李全松来到了丹寨宁航蜡染基地,就被这里浓厚的氛围所吸引。他发现,蜡染匠人们并非想象中那般寂寞愁苦,而是将蜡染融入了生活,“她们有灵感就绘画,没灵感喝点米酒再接着画。”李全松说。

但让他内心深受触动的,是基地里一位“独臂染娘”杨而郎的故事。杨而郎被称为“苗族的维纳斯”,曾因一场事故失去了右臂,但她却笑对人生中的这场不幸,继续用左手画蜡染养家,不仅培养了孩子考上大学,而且在孩子出国留学后,回到家乡继续从事蜡染事业。

图 | 丹寨苗族染娘杨而郎

除了杨而郎,宁航蜡染还聚集了众多志同道合的人士。有改变染娘人生命运的产业带头人宁曼丽,还有通过创新设计将苗族蜡染带上国际T台的优秀设计师成昊等……

图 | 宁曼丽

图 | 成昊

正是因为这些榜样力量,让李全松坚定了沉下来做蜡染的决心,他想用自己所学的平面设计专业,与传统蜡染相结合,看看究竟能够碰出怎样的火花?

图 | 李全松蜡染作品《月》

古歌 · 新作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全松了解到《苗族古歌》中“蝴蝶妈妈”的故事,“枫木生出了蝴蝶妈妈,蝴蝶妈妈生下了十二个蛋,孵化出苗族的祖先姜央等十二兄弟。”每当越了解苗族文化,李全松就越沉浸其中……

图 | 李全松蜡染作品《蝴蝶妈妈》

国家级非遗《苗族古歌》是苗族古老的口头文学形式,其内涵深远,普通人很难读懂。李全松就想,自己能不能将苗族古歌中的故事,通过蜡染创作来向外界展示?

图 | 李全松蜡染作品《蚩尤》

为了完成这幅心中的“巨作”,李全松从2021年12月底到今年4月底,将自己对《苗族古歌》的理解和想法,一点点付诸于蜡笔之端。为了静心创作,他连过年都没回家,最终完成了这幅长12米,高1米的《苗族古歌》蜡染画卷。

图 | 李全松蜡染作品《苗族古歌》片段

非遗 · 跨界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李全松在多个社交平台开设账号,以短视频、图文和直播的方式,与网友分享蜡染文化及制作过程。除此之外,他还与网站及游戏平台合作,推出蜡染元素的跨界设计作品。

李全松直言:“艺术是没有标准的,传统是需要传承的,但是不能一味的继承,而是需要根据不同时代的特点进行创新融合。我希望自己能为蜡染注入一些年轻化的活力,将蜡染与数字产品相结合,是我继续努力的方向。”


受访者、资料提供:李全松

采访、撰稿:熊懿、罗曼丽

视频编辑:向昱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