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楼焕新——“两清两改两治理”赋能小区精彩蝶变

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 | 2025-11-25 16:33

“以前楼道里堆的全是旧家具、纸箱,走路都得侧着身;楼下空地被私搭的棚子占了大半,垃圾死角臭味熏天,孩子想找个地方玩都难。现在你看,楼道干干净净,楼下能打球、能停车,住着心里真敞亮。”家住孟关乡改貌村步梯房小区的居民王敬春阿姨站在新安装的篮球架旁,望着在球场上奔跑欢笑的孩子们,脸上满是欣慰。近日,孟关乡改貌村聚焦步梯房小区“脏乱差”突出问题,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抓手,通过拆除私搭乱建、清理卫生死角、优化空间布局、完善便民设施等系列举措,让老旧小区实现“逆生长”,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直面“痛点”:老旧小区的“成长烦恼”

孟关乡改貌村步梯房小区建成已有10余年,共有居民楼13栋、住户240户。随着居住年限增长,小区逐渐陷入“管理真空”部分居民在楼道、楼下空地私搭乱建储物棚、简易房,累计达31处;垃圾清运不及时,夏季蚊蝇滋生、异味扰民;停车位规划缺失,私家车随意停放,不仅堵塞通道,还挤占了原本供居民活动的公共空间;小区内唯一的篮球场被杂物和私家车“霸占”,孩子们只能在路边追逐嬉戏,安全隐患突出。“环境差,邻里矛盾也多,有的为抢车位吵架,有的因楼道堆物闹别扭。”小区网格员魏小庆坦言,“这些问题成了居民反映最强烈的‘心头事’,也是村支‘两委’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靶向“施治”:“两清两改两治理”破解治理难题

“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目标。” 孟关乡改貌村党总支书记刘林在小区治理专题会上明确表态。为彻底改变小区面貌,村支两委牵头成立“小区治理专班”,先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2次、党员大会2次,下沉到组走访征求意见,最终确定以“清理乱堆乱放、清理残垣断壁,改厕、改圈,治理垃圾、治理生活污水”为核心的“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方案,并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重点项目。

拆违清障,还空间于民

村支两委坚持“柔性引导+人文关怀”,对确有储物需求的居民,协调小区闲置仓库临时存放物品;对拒不配合的,通过党员带头拆除自家违建、村民代表现场劝说等方式,最终实现“零冲突”拆除,累计拆除违建面积900余平方米。同时,组织党员志愿者、村民代表、业主委员会人员组成“清障突击队”对楼道内的废旧家具、阳台外的“空中菜园”绿化带里的枯枝落叶进行“地毯式”清理,共清运各类垃圾30余车,清理乱堆乱放点位43处,楼道、空地重新恢复整洁畅通。

优化布局,解停车难题

“以前下班回家跟‘抢车位似的,晚五分钟就没地儿停,只能堵在小区外面或者通道口,第二天一早准被邻居抱怨。村民李师傅的话道出了小区“停车难”的痛点。治理专班结合小区实际,对拆除违建后的闲置空间、楼间空地进行重新规划,聘请专业人员现场勘测,采用“横向划线+纵向错峰”方式,新增停车位150个,大家规范停车秩序。“现在回家不用‘抢车位’,楼道门口也没人乱停车了,推着婴儿车出门都方便。”村民刘奶奶笑着说。

复绿增彩,建“运动乐园”

“爸爸,我们什么时候能在篮球场打球啊?”这是小区孩子们常问的问题。过去,小区篮球场被杂物和私家车占据,篮球架锈迹斑斑,地面坑洼不平。此次治理中,村支两委将“恢复运动场所”列为重点民生实事,对篮球场地面进行硬化修补,更换新篮球架2个,乒乓球桌2张。孩子们抱着篮球、拿着球拍在场地里奔跑嬉戏,欢笑声此起彼伏。“以前孩子只能在路边玩,不安全,现在下楼就能打球,看着他们出汗的样子,我们家长也高兴。”村民王婆婆说。

长效管护:从“一时清”到“长久美”

“环境变好了,更要守得住。”孟关乡改貌村党总支书记刘林表示。为巩固治理成果,孟关乡改貌村建立“改貌村党总支部+业委会”两方联动机制,明确“楼道每周一扫、垃圾日产日清、车位规范停放”等制度;业委会巡查劝乱停、村民自觉护环境的场景已成常态,昔日的“脏乱差”小区,正蝶变为“推窗见绿、出门见景、下楼能健身”的幸福家园。

孟关乡改貌村步梯房小区的“华丽转身”,是基层治理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从“问题清单”到“幸福账单”,从“居民抱怨”到“群众点赞”,孟关乡改貌村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也让“改貌”二字真正落到了居民的心坎上。下一步,改貌村将持续深化“两清两改两治理”成效,探索“智慧化+网格化+积分制”管理模式,让“洁净美”成为小区的“新常态”,让村民在“家门口”收获更多幸福感。

来源:改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