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来了“宋风”潮,宋代文人生活体验一下?
电视剧《清平乐》剧照
疫情期间,一部以北宋为背景,讲述皇帝赵祯从少年登基到“仁宗盛治”的电视剧《清平乐》,延续了前期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鹤唳华亭》等开始兴起的“宋风”潮流,向观众们展示了淡泊优雅的宋代美学,在获得了一大批剧迷的同时,也引起观众们对宋代美学探寻的兴趣。宋风雅韵,诗意书香,让小编带领大家从艺术之美、技艺之美和生活之美三个方面入手,初步领略宋代文化。在上一篇《热播剧来了“宋风”潮,宋代美学你get到了吗?》中,小编简单介绍了宋朝艺术方面的成就,今天让我们从插花、点茶、焚香这些宋代文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平常事”,来体验一下宋朝人怎么把日子过成诗的。
宋人吴自牧在其笔记《梦粱录》记载:“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点出了宋代文人雅致生活的“四事”。像是抚琴、调香、赏花、观画、弈棋、烹茶、听风、饮酒等,这些文人雅士的爱好与追求,其实也是现代人生活中非常感兴趣的东西。
插花
花篮图 宋 李嵩
宋朝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迅速发展,插花艺术也获得普及。举国上下插花之风盛行,遍及宫廷、官府、寺庙、道观以及茶楼、酒馆、游船等,形式多样,技艺精湛,意境深邃,成为“生活四艺”之一。
宋代官窑花器
宋代六孔花插
宫廷和官府的插花规模宏大, 千枝万朵, 蔚为壮观。如《东坡志林》记载:“柏州芍药为天下冠, 蔡凡卿太守始作万花会, 用花十余万枝。”民间插花也不逊色,正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中所述:“洛阳之俗, 大抵好花;春时, 城中无贵贱皆插花。”每到春天都要举行盛大的花会和插花比赛, 热闹非凡。
电视剧《清平乐》剧照
宋代插花得到了极为广泛的普及,插花艺术在花材选择、色彩、构图造型、内涵意境、理论和技艺等方面均达到了较高水准。
宋人《华春富贵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点茶
《文会图》(局部) 宋徽宗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徽宗赵佶的《文会图》,描绘的就是宋代文人学者会集宴饮吃茶、饮酒的盛大场景。赵佶一生爱茶,常在宫廷以茶宴请群臣、文人,有时兴至还亲自动手烹茶、斗茶取乐,曾亲自著茶书《大观茶论》以论茶道。上行下效,宋人上下品茶之风盛行,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以饮茶为时尚,饮茶之法以点茶为主。
钧窑天蓝釉盏托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定窑白釉荷叶式盏托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宋人喝的茶跟我们今天喝的花茶、大红袍、铁观音可不一样,宋朝人喝茶是煮茶,而且工艺复杂,步骤繁琐。从研磨茶末的手法、点茶之水的火候到整套匹配的茶盏、所煮茶汤的颜色均有严格的标准。因此点茶是一门艺术性与技巧性并举的技艺。
《宋人十八学士图(一)》(局部 )
斗茶是一项相互比拼点茶品质、点茶技术的娱乐活动,他们聚在一起比谁的茶浮沫颜色更白更多更细腻,浮沫凝而不散称为“咬盏”,是宋人独有的雅趣之戏。
焚香
《听阮图》宋·李嵩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中榻旁摆放着香炉
《三联生活周刊》曾经出过一个“我们为什么爱宋朝”的专题。里面有写到,“宋朝的上层社会香炉里焚爇名香,是24小时不能间断的一项常规设置,氤氲的香氛差不多就和当今某些公共场所的环境音乐一样,是人生展开的一个基本背景,仿佛没了它,生活便不能正常流动。”
《听琴图》(局部)赵佶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中左边香案上摆着精巧的白瓷香炉
经过汉唐的发展,到了宋代,海外香料的进口贸易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香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文人雅士相聚品香读书,一边享受氤氲香气,一边读经谈画论道。在宋朝背景的电视剧中,袅袅香烟处处可见。
电视剧《清平乐》剧照
南宋诗人杨万里有一首《烧香诗》,讲述一次焚香的亲历:诗人自炷古龙涎,但令有香不见烟。素馨欲开茉莉拆,低处龙麝和沉檀。
钧窑天蓝釉三足炉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长沙窑青釉四足盖炉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如果要给宋朝文化贴个标签,“懂生活”当为其一 。抚琴、调香、诗歌、绘画、听风、赏花、弈棋、烹茶、饮酒、观瀑......“艺术生活化”是宋代文人的平常事。今天,我们能从宋朝文化中看到的,许多就是如何让“美”融入生活,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美学”。
编辑:何琪(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