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与发展国际会议举办——解读未来的文创教育

光明日报 | 2020-11-26 16:53

如今,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11月21日,由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举办的第三届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与发展国际会议——科技、艺术与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后文简称大会)在上海举办。来自文创教育界、产业界的中外嘉宾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共同聚焦文化创意产业的前沿动态与最新发展,共同探索教育部大力推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未来文创教育的发展趋势。

对于高校而言,文化创意产业是一门“包罗万象”的交叉学科,不但融汇贯通了管理、市场、艺术、科技和人文等多门学科,而且更为关注教育与产业的融合,作为我国文科建设中的“后起之秀”,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高校的青睐与重视。

院长论坛

未来传媒产业将如何发展?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喻国明在《传媒产业未来发展的三个关键性操作》演讲中,分析了未来传媒产业的发展动态与应对趋势,提出了打破局限、做好顶层设计的三个关键步骤,即确定媒介深度融合而不是简单媒介资源整合和功能提升的主流路线,且未来媒体应由相对封闭式发展转向开放式发展,以及专业媒体和媒体工作者在行业价值和功能角色方面需要从to C转化到to B

昆士兰科技大学教授、国际媒体与传媒领袖、ICA主席Terry Flew围绕新时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学科建设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以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例,他介绍了全球高校文化创意产业的学科建设情况,指出目前相关专业的开设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在后疫情时代,他认为全球高校文化创意产业的学科建设仍面临着产教深度融合、统一教学质量标准、新兴学科建设等新挑战。

新冠疫情也对文创产业产生诸多影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教授、ICA前主席AngPeng Hwa教授从新冠疫情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角度入手,指出了疫情席卷全球背景下文创行业在经济运转、公众心理健康乃至整个社会方面受到的影响。他梳理了中国在画廊、图书馆、档案馆及博物馆等各个文创领域对疫情做出的及时、有效的反应,并探讨了在特殊条件下文化与艺术如何体现出对于社会及公众的根本价值。

哔哩哔哩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张琳婧作为产业嘉宾,分析了青年一代互联网用户对于B站平台的使用情况。作为中国年轻人聚集的文化社区,基于包容、真实、具备亲和力的社区氛围,她指出B站用户具有极高的黏性与忠诚度,内容生产能力较高。基于用户的兴趣领域,B站也在游戏、直播、电竞等延伸领域进行了多元化布局。同时,她认为疫情背景下的互联网创新也将围绕着视频展开。

为了更好地破题传统文科教育的痛点,整合文创研究资源、促进文创国际合作,推动模式创新,加快文创学界与业界的优势互补,上海交大文创学院联动教育界、产业界资源,共同宣布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学会,以期能够解决传统文创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的平衡与矛盾,助力未来文创教育的人才培养。

上海交大文创学院院长张伟民表示,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学会将重点搭建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并通过举办国际会议、设立专项研究基金、创办学术期刊等多种形式,面向全世界征集文创学术成果和创意理念,着力引导业界、学界乃至全社会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注与思辨,以期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和智慧贡献。